2016高考语文全国卷二作文指导

2016高考语文全国卷二作文指导

ID:20345550

大小:6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09

2016高考语文全国卷二作文指导_第1页
2016高考语文全国卷二作文指导_第2页
2016高考语文全国卷二作文指导_第3页
2016高考语文全国卷二作文指导_第4页
2016高考语文全国卷二作文指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高考语文全国卷二作文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6全国卷2作文立意解析(2016-06-1310:26:22)转载你要考生“比较”什么——兼谈课标II卷作文题的写作思路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屮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读完这道题,不得不说,命题

2、不严谨,作文要求屮“比较上述三条途径”中的“比较”一词含义不明。三条途径都是语文素养提升的必要条件,你能通过比较,说明哪一条不好叼?你能说哪一条更重要吗?不能。当然你可以说“语文是可以无师自通的”(叶圣陶语),语文课不必上。但考生基木上都是在校学生,你能提倡学生都放弃语文课吗?三条途径,各有其长,无从比较。既然无从比较,为什么又要考生进行比较呢?命题人显然受到2015年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的影响,以考查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为□的,但实际生活屮不是所有一果多因的事物的“因”都是可以比个高低的。就好比植物的生长,种子、土壤、阳光、水分等都是必要条

3、件。去年可以通过比较,说谁“更具有”风采。今年不能说哪条途径“更”好。其实“比较”一词可以改为“针对”。全川则为“针对上述三条途径或其屮一条或两条来阐述你的看法或理由”。当然,命题人的木意可能是指比较三条途径的“不同的作用”,但由于没有明示是比较什么,因而给学生造成Y思维上的障碍。就好比比较W个人,是比较年龄还是经历?比较身高还是胖瘦?比较外貌还是品质?比较才华还是家庭背景?太多冈素,如果不明确比较什么,会让学生一头雾水。下面再谈木作文题的写作思路。一、抓关键词,确定观点与思路我在课前指导时曾强调“作文一定要按任务要求写,自己在要求下面划

4、线”。当然许多同学也会这么做,正如上面学科网扫瞄的这张图片上一样。先说木则材料与写作要求屮的关键词。1.“语文素养”与“三条途径”。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这个关键词组是不必解释的,学生一般也难以解释清楚,它也不是写作重点。写作重点,是根据写作任务确定的。写作任务是“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这一川,这里没有提到“语文素养”。2.三条途径。三条途径是“课堂有效教学、课

5、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语文素养”与这“三条途径”是什么关系呢?是口的关系。即“三条途径”是实现“提升语文素养”这个口的的手段或者方法。1.确定全文观点。先看材料,材料已经表述了命题人的观点: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是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再看写作任务:“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看法”即观点。“理由”是写作的主体,即围绕观点展开论述。那么应如何确立观点呢?①“根据材料”,说明考生的观点必须根据材料确定,而材料已表明观点。表明命题人己经给考生确立观点了,不要考生再拟

6、出其他观点了,否则会走题。②“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来“阐述”“看法和理由”,表明考生要做的是根据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给命题人的观点寻找理由。③虽然有“你的看法”,考生能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同意以上“三条途径”或其屮一条两条呢?显然是不行的,这是公理或者常识。根据以上分析,观点肯定就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是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2.确定写作思路上而说了,写作任务是“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来阐述观点。在“三条途径”与“语文学习体会”两个信息点屮,显然“三条途径”是构成分论点的基

7、础。尽管写作要求还说了“选好角度”,似乎可以只谈其中一条途径,但写作任务明确规定了“比较”三条途径,你能放弃其中任务一条不谈吗?如果你只写其中一条,那就是违背了写作要求,因为没有“比较”三条途径。论述三条途径可以有详略之分,但绝对不能放弃其屮一条,否则就是偏离题意。这三条途径如何转换为分论点呢?都要联系口的来组合成分论点。即:实施课堂有效教学,能提升语文素养。课外大量阅读,能提升语文素养。加强社会生活实践,能提升语文素养。分论点下,要“联系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来阐述某条途径的正确性。以上是写作思路。二、阐述观点:看似容易最奇崛按照上而的

8、三个分论点来写,似乎是容易的。相信多数学生也会这样写。但高明的写法还是能参透命题者关于“比较”一说的本意(比较三条途径的不同的作用),尽管命题不严谨。即可以这样提出分论点:一是从语文教学的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