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342668
大小:30.1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2
《苏轼为何喜炼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分享到:阳丹、阴丹、女人关——苏东坡为何对“炼丹”情有独钟?2013-06-2317:18:22归档在 文化随笔
2、 浏览4023次
3、 评论0条有人说,如果没有苏轼,宋代的文学将会平淡得多。他独步天下的才学完全可以用大海来形容。古代文人,多半都是琴棋书画的专业爱好者,吟诗作对、赏玩山水,与他们的文学才华总是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但又有谁,能如苏东坡一般,像阳光和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生存的时空之中?千百年来,无论男女老少,何种职业的人,天下谁人不识君?对苏轼了解越多,我就越能理解他为何能在无意间成为历代文人的精神偶像。但他为什么能深受老百姓
4、的喜爱呢?他单枪匹马,意欲在政治上改革吏治,却失败了。但老百姓是不会懂这些的,顶多知道他被罢官了,或能吟几句他信手拈来的诗句,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类,但他发明的“东坡肉”,却无人不知晓,诸如此类,让苏东坡能真正给人一种“天涯若比邻”的亲切之感,成为百姓之友吧!其实,苏东坡的本职工作是一个行政官员,乃我们今天的公务员。写文章、烧“东坡肉”、发明“浮马”(最早的插秧机)等等,乃是他自然而然,诗意而愉快的生活一部分。偷得浮生半日闲,偶尔翻翻苏东坡的《东坡志林》,让我惊讶的是,苏东坡还有另外一个特别的爱好——“炼丹”,而且方法十分奇怪
5、。《东坡志林》记载了这个事情,这可不是豆棚瓜架下听鬼故事的态度,因为实在太详细了,就跟炼丹操作手册一样:“冬至后斋居,常吸鼻液,漱炼令甘,乃咽下丹田。以三十瓷器,皆有盖,溺其中,已,随手盖之,书识其上,自一至三十。满三十日开视,其上当结细沙如浮蚁状,或黄或赤,密绢帕滤取。新汲水净,淘澄无度,以秽气尽为度,净瓷瓶合贮之。夏至后取细研,枣肉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吞下,不限丸数,三、五日后服尽。夏至后仍依前法采取,却侯冬至后服。此名阳丹阴炼,须清净绝欲,若不绝欲,其砂不结。”——《东坡志林.修养篇.阳丹诀》先不管这出炉的仙丹能否让人延年益寿、长
6、生不老。炼丹之前的虔诚之心是必不可少,要先深入山林,然后斋居,没有任何杂念嗜好而且必须清心寡欲,“若不绝欲,其砂不结”。至于炼丹的方法,那是越古怪越有效果——当然,这里的“鼻液”不是指鼻涕(否则也太恶心了),而是指常常做深呼吸动作,将口中的唾液来回翻腾直到感觉微有甜味,然后吞入腹中。最不可思议的是,贮存小便,利用尿蛋白中的尿素制成。等待蛋白沉淀物经过多次净化,最后变成白色无味粉末状,再用枣泥做成药丸,空腹用酒服下。此种炼“阳丹”的方法,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炼丹本属道教的独门秘方,它不像佛家一句“阿弥陀佛”,就让众生如饮甘露,一条直路,到
7、达无上菩提了。东晋葛仙翁(葛洪)最早提出了“仙学”观念,并在《抱朴子内篇》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关于丹药的养生理论,认为吃仙丹是成仙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他一生既炼丹、采药、又从事著述工作,是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家。所以,葛洪也算苏东坡学习炼仙丹的老师了,虽然它们并不在同一时代。再来看苏东坡详细记载的另一则炼“阴丹”的过程:“取首生男子之乳,父母皆无疾羕者,并养其子,善饮食之,日取其乳一升,少只半升已来亦可。以朱砂作鼎与匙,如无朱砂银,山泽银亦得。慢火熬炼,不住手搅如淡金色,可丸即丸如桐子大,空心酒吞下,亦不限丸数……此阳丹阴炼、阴丹阳炼,
8、盖道士灵智妙用,沈机捷法,非其人不可轻泄,慎之!慎之!”——《东坡志林.修养篇.阴丹诀》道家十分重视阴阳平衡理论,用第一胎生男孩的女人的乳汁炼丹,也算是煞费苦心。把人乳在文火上加热,用的锅是银汞合金制成的,一边加热,一边用同一金属制的调羹缓缓搅动,直到人乳凝结,最后制成药丸。真不知道苏东坡是从哪位高人那觅得此秘笈,东坡先生既推崇这阴丹阳炼的方法,最后却叮嘱说这种炼丹方法只有高妙的道士可以掌握,对一般的世俗浅薄之徒,千万不可轻易泄露秘密,一定要谨慎!是一定要谨慎的!这也就是表明,炼仙丹并不是适合每一个人的,人有贤明愚笨,奸邪正直,清白污浊
9、,贞烈淫荡之分别,但无论是什么人,神仙法术重在修心,只有清心寡欲,才能达到物我合一。《东坡志林》里还有《辟谷说》《记服絹》篇,都是记录他追求长生不老的偏方。在《辟谷说》篇里,苏东坡记录了他在黄州时曾专门在一家道观里闭关七七四十九天,炼道家的绝食和气功。他对儿子说,这里米贵,如果我们没饭吃了,索性不吃不喝,就此修道吧!就像晋武帝时困在洞里的人那样,每天吸点阳光进去,既可得道,又能省粮食。如果说孔子对鬼神的态度是“敬而远之”,那么苏东坡对长生不老仙丹的态度恰恰是“偏偏喜欢你”。苏东坡这么喜欢炼仙丹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我以为:其一,苏东坡对
10、炼丹发生兴趣,已经是晚年的事情了,已经历了他人生最大的风波“乌台诗案”。他一生博览经史子集,钟情儒学,希望能为老百姓做点实事。他在朝廷身居高位,名气之盛,受到文人、朋友的敬重,却也因为他坚持已见,站在王安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