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化史发展脉络

中国近代文化史发展脉络

ID:20337528

大小:6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2

中国近代文化史发展脉络_第1页
中国近代文化史发展脉络_第2页
中国近代文化史发展脉络_第3页
中国近代文化史发展脉络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文化史发展脉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历史热点专题:中国近代文化史的发展脉络一、传统与求变19世纪20——50年代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近代的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清王朝由盛转衰,内部危机重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则蒸蒸日上,强势东来。面对西方文化大规模的冲击与挑战,中国传统文化暴露出前所未有的问题。当然,作为中国主流文化的儒学,并没有一味消极退让,更没有陷入停滞,而是缓慢地进行着自我调整,汉、宋学在互相批评中走向调和,今文经学则上接西汉经学,这些努力的最终目的都在于要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社会危机激发了有识之士的救世思想,促成了经世思潮的兴起。经世之士既关

2、注清王朝内部危机,大力提倡改革,同时也开始着手应对西方的外来冲击,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在此背景下,出现了林则徐、魏源、徐继畲、李善兰、洪仁歼等第一批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从此,中国文化开始了现代化历程。二、中西体用之间洋务运动时期,多数国人遵循的仍是传统的价值体系,传统的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思维方式依旧占据主流。为了应对太平天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变局,清廷此时所采取的文化政策还是固守崇儒重道的传统,致力于恢复和强化儒家伦理秩序,比如采取了抬高程朱理学的地位、表彰忠孝节义、刊刻经史书籍等措施。这些政策在一定程

3、度上得到了落实。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时期,学习西法,引进西学,得到了官方的支持。比如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译介西书、创办报刊等。在引进西学的过程中,清廷朝野上下存有严重分歧,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其中,“西学中源”、“中体西用”等论调,引人注目。尽管此时西学引进的成效还非常有限,主要局限在器物层面,多数洋务事业只是在东南沿海少数通商城市和地区实行,但“中体西用”论的提出,毕竟顺应了时代潮流,表现了中西之学会通融合、并行发展的近代特色。三、戊戌新文化1895年甲午战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战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

4、开始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理性反思自身文化,寻求变革之路,师法日本,走民主、科学之路,从而构成了近代文化自觉的起点。康有为是变法的巨子,在戊戌维新运动中,他借用中国传统的经学,提出变法、进化、民主等时代新义,具有振聋发聩的意义。戊戌新文化的核心是学习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自由民权学说、进化理论和科学知识。学会和报刊的涌现、社会政治学说的译介、文艺革新运动的开展,显示了文化运动的新形式和新内容。戊戌维新思潮的激荡,以及维新人士与守旧势力之间的文化论争,展示了戊戌新文化运动的深度,说明了思想文化变革的艰巨性。这场文

5、化运动,作为完整意义上的近代文化的开端,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它积极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开启了国人追求民主与科学之风,并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清末文化新政的预演、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声。四、清末十年的文化变局清末十年间,中国文化制度和文化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这既是当时政治、经济剧烈变动在文化领域的反映,也是清政府“新政”改革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结果。考察这一时期的文化,应该把握以下四点。第一,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国人的文化心理发生了较大变化,学习西方成为社会潮流,甚至出现了“崇洋”“媚洋”的心态。第二,清政府

6、废除科举制度、推行新式教育,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其积极意义不容低估。第三,西学的大规模引进,使中国人的知识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旧有的知识体系被打破,西方近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日益拓展,新的近代学科体系逐步建构。这是清末中西交流所取得的一个重大成果,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影响深远。第四,20世纪初,理性地审视不同文化的异同,并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文化体系,成为文化思想界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和历史使命。这一方面,国粹学派与欧化派的观点相辅相成,各具特色,为国人今

7、后正确处理中西文化关系提供了重要参考。五、五四新文化运动民国初年,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给中国社会注入了革新之风。但袁世凯上台后,社会乱象丛生,民族危机加重,新式知识分子对此颇为失望。在他们看来,中国急需一场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唤醒国民,以便让中国迅速融入现代世界。于是,他们发动了新文化运动。“打孔家店”、教育改革、文学革命等一系列革新活动,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对旧伦理、旧道德和旧风俗的批判,为西方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自由”、“民主”和“科学”取代专制、愚昧和迷信,成为这一时期的历史主题。各种西方思

8、想学说纷至沓来,其中,马克思主义和实验主义,都因自身的特色赢得一批信仰者和追随者。与此同时,民族主义的高涨,给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自此之后,在中国的思想文化界,不仅中西古今之争依旧继续,而且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较量也日趋激烈。持续不断的思想论争,为中国人探索未来发展之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新知识分子过于强调文化的历时眭,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