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视角下的山东汉画像石“礼仪”造型艺术

儒家文化视角下的山东汉画像石“礼仪”造型艺术

ID:20337375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0

儒家文化视角下的山东汉画像石“礼仪”造型艺术_第1页
儒家文化视角下的山东汉画像石“礼仪”造型艺术_第2页
儒家文化视角下的山东汉画像石“礼仪”造型艺术_第3页
儒家文化视角下的山东汉画像石“礼仪”造型艺术_第4页
儒家文化视角下的山东汉画像石“礼仪”造型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家文化视角下的山东汉画像石“礼仪”造型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儒家文化视角下的山东汉画像石“礼仪”造型艺术【摘要】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传统的地域文化对山东的汉画像石题材内容及表现形式影响是巨大的。本文从三个方面以儒家文化的角度评析山东汉画像石有关“礼仪”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涵特征。【关键词】儒家文化;汉画像石;“礼仪”造型先秦思想家、政治家所说的“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礼”是指包括礼仪、伦理道德和等级制度三层面在内的一整套规范体系;狭义的“礼”则只是指其中的仪式层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礼仪”。从当今社会上讲,“礼”是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

2、礼仪”即为礼节和仪式。仪式的起源与原始宗教意识的发展密切相关。《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汙尊而抔不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礼起源于祭祀中的饮食活动。《说文解字》对“礼”的解释是:“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许慎认为“礼”的原意或者说最早的礼就是指那些祭神求福的行为。通常所说“五礼”中的吉礼(主要指祭祀),凶礼(主要指丧葬),确是众多礼仪中起源较早的两部分,而这两类礼仪的形成都建立在相应的原始宗教观念的基础之上。礼有“本”和“文”两个方面的内容。“本”指礼的精神和原则,是

3、礼的内在特质;“文”指揖让周旋的仪式和用来行礼的各种器物,乃礼的外在表现形式。任何一种礼都要借助一种特定的仪式和器物来表达其内涵,礼之义寓于礼之仪、器中。离开了礼仪与礼器,礼的内涵便无从表达。礼仪在于表现,表现又离不开造型。因此“礼仪造型”又可称为“礼仪美术”。这一概念早已被著名美术史论专家巫鸿等人加以定论。再具体地说,美术是造型艺术,它应该包括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和静态艺术,美术的根本特征是造型性。造型艺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它是通过可视的艺术形象去感染人,去影响人的情感。正如像鲁迅所说“:移人性情”、“涵养人的情思”。造型艺

4、术对社会的作用是通过人们的意识作用而实现的。人们欣赏艺术作品,思想意识必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然后通过人们的意识去影响实际生活。这就是说,造型艺术不能直接改造社会生活,却能影响人的思想认识,通过对人们意识的影响和改造,从而达到改造社会现实本身。山东是汉画像石遗存最多的地区,按现在的行政区域划分,现有十多个县市发现和出土过汉画像石。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传统的地域文化对山东的汉画像石题材内容及表现形式影响也是巨大的。本文拟从儒家文化的角度评析山东汉画像石有关“礼仪”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涵特征。一、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

5、则是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在汉代,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者,消化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的许多思想、观念和哲学体系,并提出了天人感应的学说,特别是保留了儒家文化的核心——仁学思想。浓厚的重仁学、重礼制的儒家文化观念不断地浸染着山东汉画像石的礼仪造型艺术和内在的美学意蕴。在礼仪中,丧礼产生最早。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从汉武帝开始,西汉前期的薄葬风俗为之一变。西汉初年,由于受到秦末战乱严重破坏的社会经济尚未得到恢复,“民无遮盖,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从汉高祖刘邦至景帝

6、,都大力提倡薄葬。特别是汉文帝刘恒,起自外藩,深知民间疾苦,处处“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在此种自上而下的薄葬风气影响下,大多数墓室装饰的画像石图像表现得十分简单稚拙,而且是以简单的线来造型,手法简练,图像处理简单,并多呈现出对称的几何形象。雕刻手法也多以阴刻短直线为主,内容多表现一些建筑厅堂之类的图纹。东汉是山东地区经济文化高度发达,诸侯王封地较多,而豪人之室更多。最重要的是儒家学说为汉代厚葬风俗的出现和盛行提供了思想上和礼制上的依据。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仁孝”,而对死去的祖先特别是父母的厚葬,被儒家学说看做是最主要的孝行。这

7、对汉代厚葬风潮的形成和泛滥起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求仙于生时”和“灵魂不灭”这两种信念被汉代人继承并加以发展。一个人往往终其一生的精力去追求仙境,而同时又孜孜不倦地营造自己的墓葬。1973年,山东省博物馆的考古工在鲁南的苍山县西部发掘了一座古墓。其中有一则238字的题记刻在侧室门洞中央和右边的立柱上。可以说,这段题记是目前所发现对汉代墓葬建筑和画像进行系统解释的唯一文字材料。题记以墓葬设计者的口气从对静态事物的描写转为一个礼仪过程的叙述,第一幅画像刻在西壁,表现了一队车马从渭河桥通过。遵循皇室的做法,设计者决定为画像中的骑者标

8、上官衔,官员皆为男性并骑马过桥。同时他还刻画出死者妻妾们的形象,她们恭顺地陪伴着丈夫的灵柩去往墓地,但是妇女必须乘船从桥下过河。因为男(阳)女(阴)有别,而水又代表阴性。当丧葬车马进到东壁时,死者的导从人员减少到家庭中的近亲。此时他的妻妾已渡过象征生死界限的河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