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337050
大小:74.26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0-12
《药理学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绪论药物是指可改变或查明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药物与毒物并无严格的界线。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包括药物对机体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又称药效学,也研究药物在机体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即药物代谢动力学,又称药动学。药理学以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为基础,为防治疾病、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以及医学与药学的桥梁。药理学的科学任务是:阐明药物作用及作用机制,为
2、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开发新药,发现药物的新用途;为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方法。药理学又是实践科学,药理学的实验方法包括:实验药理学方法;实验治疗学方法和临床药理学方法。药物与药理学发展历史,中国的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物学,其中著名的有《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和《本草纲目》。近代药理学随着新药的发展而建立,现已有许多新的药理学分支。新药开发与研究,新药指化学结构、药品组分或药理作用不同于现有药品的药物。新药的研究包括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上市后药物监测。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
3、学(一)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是指药物在体内通过各种生物膜的运动过程,多数药物经被动转运跨过细胞膜,其特点是药物依赖膜两侧的浓度差,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转运,该转运方式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无饱和性,各药物之间无竞争性抑制现象.分子量小、脂溶性大、极性小的药物较易通过.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的脂溶性受到体液pH和药物解离度(pKa)的影响.载体转运:①选择性,对转运物质需要有结构上的匹配;②饱和性,因药物必须与数量有限的载体结合后才能通过细胞膜;③竞争性,结构相似的药物或内源
4、性物质可竞争同一载体;④载体转运分为主动转运(消耗能量、可以逆浓度差转运)和易化扩散(不消耗能量、顺浓度差转运)两种方式。药物的离子化程度因其pKa值及所在溶液的pH值而定,这是影响药物跨膜被动转运进而影响药物吸收分布排泄的一个可变因素.简单扩散的通透量与膜两侧药物浓度差、通透面积、药物分子通透系数成正比,与膜厚度成反比。(二)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是指药物自用药部位转运进人血液循环的过程,多数药物通过被动转运吸收,少数药物经主动转运吸收。1.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有些药物吸收经肝门静脉入肝
5、脏,若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较大,从而减少进人体循环的药量,称为首关消除。舌下及直肠给药不经过肝门静脉,避免首关消除,吸收也较迅速。2.舌下给药:可避免口服后被肝脏迅速代谢。3.注射给药: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可使药物迅速而准确地进人体循环,没有吸收过程。肌内注射以简单扩散方式通过毛细血管上皮细胞膜的脂质层;或以滤过方式进入血上皮细胞间隙,故吸收快,皮下注射药物吸收较慢,有刺激性的药物可引起疼痛。4.呼吸道吸人给药:由于肺泡表面积很大,肺血流量丰富,只要具有一定溶解度的气态药物即能经肺
6、迅速吸收。吸收的药物通过循环迅速向全身组织器官转运的过程称为分布。影响分布的因素:血浆蛋白结合率、组织亲和力、体液pH值和药物解离度、器官血流量以及特殊的屏障作用。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及其意义(略),结合型药物的特点:①暂时失去药理活性;②结合型药物为大分子化合物,不易透过血管壁、血脑屏障及肾小球,因而影响被动转运。但不影响主动转运:③结合是可逆性的;④结合具有饱和性和竞争性.血脑屏障是脑组织内的特殊结构形成的血浆与脑脊液间的屏障,能阻碍许多大分子、水溶性及解离药物通过的屏障.胎盘屏障是胎盘绒毛与
7、子宫血窦间的屏障,几乎所有的药物均可通过此屏障进入胚胎循环。代谢又称为生物转化,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改变.代谢是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重要途径。代谢分两相进行,I相反应通过引人或脱去功能基因(-OH,-NH2,-SH)使原形药物生成极性较高的代谢产物。氧化、还原、水解均为I相反应,Ⅱ相反应为结合。若I相反应产物具有足够的极性,则易被肾脏排泄。经Ⅱ相反应所生成的结合物为极性分子,易经肾脏排出,且多无活性。但Ⅱ相结合反应的产物不都是无活性的。肝脏是最主要的药物代谢器官。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
8、50酶系统是代谢的主要酶系统,其特性是易受药物的诱导和抑制。肝药酶诱导剂可使P450酶系统活性增加,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奥美拉唑等;肝药酶抑制剂可使P450酶系统活性降低,如氯霉素、红霉素、奎尼丁、异烟肼、西咪替丁等。.血浆蛋白结合型药物的特点,可逆性:血浆中游离型药物浓度降低后,结合型药物可释放。暂时失去活性:这是由于结合型药物难以到达作用部位。不能通过细胞膜: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分子量变大,难以分布到组织中。有饱和性和竞争:同时应用两个结合于同一结合点的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都很高的药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