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324497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2
《流行性出血热温热型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护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流行性出血热温热型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护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属于中医“温病”范畴。是一种以发病急、流行广、病情重为特点的疾病,过去由于单纯于中医或西医护理,临床并发症较多,死亡率也较高。本文通过56例流行性出血血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依据各期病人的病变特点,从心理护理、辩证施护、一般护理三个方面阐述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各期辩证施护特点。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护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1一般资料1.1性别与年龄:56例中,男性34例,女性12例,年龄在6-72岁之间,其中40岁以下占
2、80%。1.2入院病人情况:发热期入院48例,低血压期入院5例,少尿期入院3例,重症10例,病程最长45天,最短7天,平均住院天数14天。1.3疗效:治愈51例91%,转院3例5.4%,死亡2例3.6%。1.4病例介绍:患者刘某,男,30岁。因发热、头痛、腰痛三天入院。T:38.7℃R:23次/分,P:93次/分,BP:100/65mmHg。颜面、颈及胸部潮红,纳差,二便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数。白细胞18×109/L,中性细胞80%,异性淋巴细胞8%,血小板23×109/L,尿蛋白(+++)。辩病:出血热;辩
3、证:冬温。治疗:清热解毒、抗感染、抗休克,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护理:中西医结合分期辩证施护。患者住院3周,无并发证,康复出院。2心理护理 患者往往对本病的发生发展认识不足,精神紧张、悲痛、恐惧,从而加重心肾功能的损害。在护理本病过程中,应抓住病人的心理状态,对其讲解病情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关心体贴病人,取得病人的信耐,使其情绪稳定,心情舒畅,配合治疗。这样,才能减轻病人的痛苦,使其早日康复。3辩证施护3.1发热期:中医认为温邪犯表,卫表不和,正邪交争。西医认为是病毒、毒素和抗原抗体复合物作用于血管壁造成损伤,导致血
4、管扩张,血管脆性增加。治疗要点为缓解感染症状,减少血管损伤和外渗,努力预防休克、肾衰和出血的发生。护理时注意观察解表后体温与汗出情况,汗出不宜太过,以免引起虚脱,汗出后忌风凉,高热者,宜用薄荷、银花液擦浴和针刺合谷、曲池等穴以助退热,冷敷或冰袋,或在体表大血管处放置冰袋,但不宜酒精擦浴。此时输入的液体种类繁多,速度快,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避免液体外渗、输液反应及肺水肿。协助医生查尿蛋白及比重等每日一至二次,并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3.2低血压期:中医认为邪热传里,热毒燔灼气分,传至营血分,营阴受损。西医认为低血压是由于心脏
5、收缩力减弱、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和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使致。治疗应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预防肾功能不全。护理时注意肢冷保暖,注意舌象,脉象的变化;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观察休克的动态变化并作好抢救准备,每半小时至一小时测血压一次,必要时随时测量并详细记录,及时发现休克的早期表现。如发热过后一般情况反而恶化,中毒症状加重,病人出现烦燥不安,恶心呕吐或血压不稳定有下降趋势,听诊血管杂音减弱,脉压差小等情况,要立即通知医生,同时进行抗休克、扩容等处理。用血管活性药物扩容时应调节好静脉滴速,勿使血压忽升忽降,保持血压稳定上升。监测电解质
6、二氧化碳结合率,对有缺氧症状病人要及时给氧。3.3少尿期:中医认为温热蕴结肝肾,气不生津。西医认为本期主要为肾功能为全,造成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治疗的重点是加强利尿措施,减轻肾功能负担,积极防治并发症。护理时注意神志、尿液的性质及比重情况;汤药宜冷服,出现尿血、便血、尿闭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可用大黄三十克煎水过虑后保留灌肠,以荡涤胃肠积热。做好口腔护理,供给适当热量,低钾清淡流汁或半流汁饮食,减少蛋白质摄入量;准确记录出入量。补液的原则是“量出为入,宁少勿多”,输液速度要缓慢,当日的补液量须在24小时内均匀供给。须准
7、确记录大便次数,量及性质,并密切观察尿量变化且及时记录。3.4多尿期:中医认为热邪伤肾气,固摄无权、气阴两伤。西医认为本期尿量须开始回升,但体内代谢产物的积累数达到高峰,为尿毒症最严重的时间,各种并发症也易发生。护理时应配合治疗,用药要及时,给药次数、间隔时间、用药剂量都必须掌握适当,并根据病情适当调整。尤其注意饮食护理,宜食养阳生津,健脾益肾之品。如白莲子汤、银耳汤、海参汤等,忌食辛辣刺激之品,可逐渐增加营养丰富、易消化、含钾较高的食物,但不宜过早地骤然增加蛋白量。也可用西瓜水疗法。加强皮肤和口腔护理,防止继发感染。记录
8、24小时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3.5恢复期:温热痛邪清除,正气恢复。护理时要注意饮食情况,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注意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重体力劳动和情绪波动。4一般护理4.1绝对卧床休息,避免随意搬动病人及不良刺激,并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