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解剖学——消化系统

畜禽解剖学——消化系统

ID:20312812

大小:6.81 MB

页数:70页

时间:2018-10-12

上传者:U-2462
畜禽解剖学——消化系统_第1页
畜禽解剖学——消化系统_第2页
畜禽解剖学——消化系统_第3页
畜禽解剖学——消化系统_第4页
畜禽解剖学——消化系统_第5页
资源描述:

《畜禽解剖学——消化系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两部分——消化管和消化腺。消化管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盲肠、结肠和直肠)和肛门组成。消化腺因其所在的部位不同,分为壁内腺和壁外腺。壁内腺位于消化管壁内,如胃腺、肠腺和粘膜下腺等。壁外腺位于消化管壁之外,有导管通消化管,如肝、胰和唾液腺等。 口腔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口腔的前壁为唇,两侧为颊,背侧壁是硬腭,底面有舌附着。口腔后接咽的口咽部。唇、颊与齿(齿弓)、齿龈之间称为口腔前庭,齿弓以内的部分称为固有口腔。口腔内表面有粘膜被覆。 (一)唇唇分上唇和下唇,其游离缘共同围成口裂,粘膜深层有唇腺,腺管直接开口于唇粘膜表面。口唇有神经末梢,较敏感。鼻唇镜,表面有唇腺分泌的液体。。 马的上唇灵活,是采食的主要器官,下唇短厚,其后下方有一明显的丘形隆起,称为颏。猪的颊部较短,口裂大,唇的活动性小,上唇与鼻连在——起构成吻突,有掘地觅食作用。 (二)颊颊位于口腔两侧,主要是颊肌,外被皮肤,内衬以粘膜,在颊肌的上缘和下缘均有颊腺,颊腺管和腮腺管直接开口于颊粘膜表面。 (三)硬腭硬腭构成固有口腔的顶壁,向后与软腭相延续。硬腭粘膜层厚而坚实,粘膜下层有丰富的静脉丛。硬腭正中有一条腭缝,腭缝两侧有多条横行腭褶。 (四)口腔底和舌1.口腔底大部分被舌占据。口腔底的前部,舌尖下面有一对突出物称为舌下肉埠,为下颌腺管的开口处。猪无舌下肉阜。2.舌由舌骨、舌肌和舌粘膜构成。舌肌属横纹肌,肌纤维走向不一,所以舌的运动灵活。舌粘膜表面有多种乳头,丝状乳头和锥状乳头(牛)起机械作用,轮廓乳头、菌状乳头和叶状乳头为味觉乳头,乳头内有味觉感受器——味蕾,以辨别食物的味道。 (五)齿和齿龈齿位于切齿骨、上颌骨和下颌骨的齿槽内,由于齿排列成弓状,故分别称为上齿弓和下齿弓。具有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的作用。(1)齿的名称:根据齿的位置和结构特征,可分为切齿,犬齿和颊齿(臼齿)。颊齿又可分为前臼齿和臼齿。切齿由内向外依次称为门齿、中间齿和隅齿。(2)乳齿和恒齿:幼畜初生的齿叫乳齿,到一定年龄,除犬齿及臼齿外,切齿及前臼齿均先后脱换为恒齿或永久齿。 (3)齿的结构:齿主要由齿质构成,位于齿腔周围,坚硬,呈黄白色。在齿冠部分的齿质外面被覆有光滑而坚硬的乳白色釉质,起保护作用。齿根的末端有孔通齿腔,齿腔内的血管、神经与结缔组织一起称为齿髓(4)齿的分部:齿冠:露在齿龈以外的部分。齿根:埋于齿槽内的部分。齿颈:齿龈包围的部分。马的乳切齿齿颈明显而恒切齿则不明显。 (5)齿的分类家畜的齿可分为长冠齿和短冠齿:马的切齿和臼齿、牛的臼齿齿冠长,除了露在外面的一部分外,还有一部分埋在齿槽内,齿冠可随磨损而不断向外生长,称为长冠齿。在齿冠的磨面上,可见釉质形成大小不同的嵴状褶,使磨面凹凸不平,这样有助于草类食物被磨碎。猪齿和牛的切齿齿冠短,叫做短冠齿,可明显地区分为齿冠、齿颈和齿根3部分,无齿坎。 2.齿龈是包裹在齿颈周围和邻近骨上的粘膜及结缔组织,与口腔粘膜相延续,呈粉红色。齿龈随齿伸入齿槽内,移行为齿槽骨膜,将齿固着于齿槽内。 (六)唾液腺能分泌唾液的腺体叫唾液腺。存在于唇、颊粘膜内的腺体属壁内腺,有唇腺、颊腺和舌腺。存在于口腔壁外,通过导管开口于口腔壁的腺体属壁外腺,如腮腺、下颌腺和舌下腺,腮腺管开口于与臼齿相对的颊粘膜上。唾液具有浸润饲料,便于咀嚼和吞咽,清洁口腔及参与消化等作用。 1.腮腺位于耳的下方,下颌骨后缘,为不正四边形。腮腺管起于腺体前缘,经下颌向前延伸,至下颌骨血管切迹处绕至面部,随同面动脉一起沿咬肌前缘向上延伸,穿过颊肌,开口于颊粘膜上的颊粘膜乳头。 2.下颌腺马的下颌腺呈月牙形,位于下颌骨内侧;其后部被腮腺覆盖,下颌腺管在下颌支内侧前行,开口于舌下肉阜。牛下颌腺发达,腺体下缘达下颌间隙与对侧腺体几乎相接,呈V字形。 3.舌下腺马的舌下腺长而薄,位于舌体和下颌骨之间的粘膜下,舌下腺管有30多条,均开口于口腔底舌下粘膜褶上。牛的舌下腺分上、下两部,上部以许多小管开口于口腔底,下部以一条总导管与下颌腺管伴行或全并,开口于舌下肉阜。 (一)咽咽为消化管和呼吸道的公共通道,位于口腔和鼻腔后方,喉和食管的上方,可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牛的扁桃体窦大而深,内有扁桃体。二.咽和软腭 l.鼻咽部位于软腭背侧,为鼻腔向后的直接延续,前方有两个鼻后孔通鼻腔,两侧壁上各有一个咽鼓管咽口,经咽鼓管与中耳相通。马的咽鼓管在颅底和咽后壁之间出现膨大,形成咽鼓管囊。 2.口咽部又称咽峡,位于软腭和舌根之间,前方由软腭、腭舌弓(由软腭到舌根两侧的粘膜褶)和舌根构成的咽口与口相通,后方与喉咽部相通。其侧壁粘膜上有扁桃体窦以容纳扁桃体,马无明显扁桃体窦,腭扁桃体位于舌根与腭舌弓交界处。 3.喉咽部为咽的后部,位于喉口背侧,上有食管口通食管,下有喉口通喉。咽是消化管和呼吸道的交叉通道:吞咽时,软腭提起,隔开鼻咽部和口咽部,喉头前移,关闭喉门,食物由口腔经咽入食管;呼吸时,软腭下垂,空气经咽到喉或由喉经咽到鼻腔。 (二)软腭软腭位于硬腭后方,为一含肌组织和腺体的粘膜褶,前缘附着于腭骨水平部上;后缘凹入为游离缘,称为腭弓,包围在会厌之前。软腭与舌根相连的粘膜褶,称为腭舌弓;软腭向后与咽壁相连的粘膜褶称为咽腭弓,牛的软腭比马的短而厚。马的软腭长,游离缘达于舌根。难以用口呼吸。呕吐时,胃内容物易从鼻孔逆出。 三.食管和胃(一)食管是连于咽和胃之间的肌质管。起自咽的后部、喉口背侧。主要功能是运送食物入胃。牛、马的食管在颈部起始段位于喉和气管的背侧,向后方延伸,逐渐转到气管的左侧,形成食管襻,到胸前口处又重新转到气管背侧进入胸腔。食管入胸腔后,在纵隔内后行,经膈的食管裂孔进入腹腔,沿肝的背缘与胃的贲门相接,食管壁内的食管腺不属于消化腺。 (二)胃是消化管道中的膨大部分,具有收纳食物、混合食物及分泌胃液等功能。胃壁因为肌肉发达,空虚时能收缩变小,充满食物和水时可扩大到原来的数倍。胃位于腹腔内,膈和肝的后方,前端以贲门接食管,后端经幽门与十二指肠相通。 1.马胃:单室胃,呈弯曲的扁椭圆囊状,胃的腹缘凸出称大弯,背缘短而凹入称小弯。壁面与膈和肝相邻;脏面接大结肠、空肠和胰。胃的左端膨大形成胃盲囊,是胃的最高点。 马胃粘膜分为有腺部和无腺部,无腺部的结构与食管相似,缺消化腺,粘膜苍白,它占据整个胃盲囊和幽门口以上的胃粘膜区。腺部粘膜富有皱褶,呈红褐色或灰色,内有丰富的贲门腺、胃底腺和幽门腺分布。幽门粘膜形成一环形褶称为幽门瓣。 ⒉猪胃单室胃。胃大弯可达腹腔底壁,胃的左端大而圆凸,有一盲突称胃憩室。右端幽门部较细,在幽门处自小弯一侧胃壁向胃的内腔凸出,呈一纵向长的鞍形隆起,称为幽门圆枕,具有关闭幽门的作用。猪胃粘膜的无腺部很小,仅位于贲门周围,呈苍白色。贲门腺区很大,由胃的左端达中间,呈淡灰色。胃底腺区较小,沿胃大弯分布,呈棕红色。幽门腺区位于幽门部,呈灰白色。 ⒊牛、羊胃牛、羊的胃为复胃或多室胃,由瘤胃(第l胃)、网胃(第2胃)、瓣胃(第3胃)和皱胃(第4胃)组成。前3个胃又称为前胃,粘膜面无腺体。仅皱胃为有腺胃,也称真胃。 ①.瘤胃最大,占腹腔的3/4。瘤胃向左、右稍压扁,前后伸长。左侧面贴腹壁称为壁面,右面与其他内脏相邻称为脏面。瘤胃表面有明显的前沟、后沟、不太明显的左纵沟和右纵沟。纵沟将瘤胃分成背囊和腹囊。前沟和后沟很深,形成瘤胃房(前囊)及瘤胃隐窝(腹囊前端)、后背盲囊及后腹盲囊。 在瘤胃胃壁的粘膜面,有与其外表各沟相对应的肉柱。肉柱由瘤胃胃壁环形肌束集中形成,在瘤胃运动中起重要作用。瘤胃粘膜面上密布大小不等的叶状、棒状乳头,瘤胃腹囊及盲囊中的乳头密而大。肉柱上无乳头,粘膜层无腺体。 ②.网胃为一椭圆形囊,位于瘤胃的前下方,向前后稍压扁,与5~6肋间相对。前方紧贴膈,膈的胸腔面邻心包和肺。 网胃粘膜面有蜂窝状褶,褶上密布波折乳头。混杂于饲草中的金属异物易落入网胃底部。由于胃壁肌肉强力收缩,尖锐的金属异物会刺穿胃壁,造成创伤性网胃炎,并有可能刺破膈进入胸腔,刺伤心包或肺。 瘤网胃口是由瘤胃房前部粘膜形成的褶状突起构成(瘤网褶),可作为瘤胃和网胃的分界。 网瓣胃口位于瘤网胃口的右下方,与瓣胃相通,在该口周缘的粘膜面上有数枚爪状乳头,常常极度角质化,呈棕黄色。 食管沟由两个隆起的粘膜厚褶组成,后者称为食管沟唇,沟唇起于瘤胃贲门,沿瘤胃及网胃右侧壁下行,达网瓣胃口。 两唇稍呈交叉状,当幼畜吸吮乳汁或水时,可通过食管沟两唇闭合后形成的管道,经瓣胃底直达皱胃,随着牛年龄的增大、饲料性质的改变,食管沟闭合的机能逐渐减退。 ③.瓣胃位于腹腔右肋部的下部,瘤胃房和网胃的右侧,与第7—11肋骨(牛)或第9~10肋骨(羊)相对。牛的瓣胃外形为圆形,向左、右稍压扁。羊的则为卵圆形。瓣胃粘膜上有各种不同高度的褶称为瓣叶,共约百余片,瓣叶游离缘呈弓形凹入,凹缘朝向小弯。瓣叶的附着缘与胃壁粘膜层相延续。在网瓣胃口与瓣皱胃之间的胃壁部分又称为瓣胃底或瓣胃沟,后者一端通网胃和食管沟,另一端通皱胃。 ④.皱胃为有腺胃,外形长而弯曲,呈前大后小的葫芦形,可分为胃底部、胃体部和幽门部3个部分。胃底部:邻接网胃并部分地与网胃相附着,胃体部:沿瘤胃腹囊与瓣胃之间向右后方伸延,幽门部:沿瓣胃后缘(大弯)斜向背后方延接十二指肠。皱胃腹缘称为大弯,背缘称为小弯,皱胃与十二指肠的通口称为幽门。皱胃粘膜内有大量胃腺存在,分泌胃液,参与消化。其中主要是胃底腺,而贲门腺(靠近瓣皱胃口附近)和幽门腺都很少。 .牛、羊的网膜a.大网膜:分为浅层和深层。每层均由两层浆膜构成。浅层和深层大网膜分别起自瘤胃的左纵沟和右纵沟,向下向右侧延伸。浅层大网膜经过瘤胃腹囊底面转到右侧,位于深层大网膜的表面,两层大网膜将位于瘤胃右侧的各肠管覆盖,向上主要止于十二指肠第二段和皱胃大弯。b.小网膜:从肝的脏面包过瓣胃表面到瓣胃小弯、幽门部及十二指肠起始部。 四.肠肠管可分为小肠和大肠两部分,起自胃的幽门,终止于肛门。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它们在腹腔内形成许多半环状盘曲,因其系膜较长(十二指肠除外),在腹腔内的活动范围较大。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大肠在外观上与小肠明显不同,管径明显增粗或者有许多囊状膨隆。肠管的长度和各段形态,因动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 (一)小肠1.十二指肠起于幽门,后接空肠,全长约1米,向背侧走,靠近肝的脏面形成乙状弯曲,进而转向后行,到右侧髋结节位置折转向前内侧,重新回到肝的脏面,延接空肠.其主要特点是系膜短,肠管平直,位置比较固定。它在起始部形成乙状弯曲,十二指肠与小结肠起始部之间有短的浆膜褶相连,该浆膜褶称为十二指肠(小)结肠韧带,该韧带可作为十二指肠与空肠的分界标志。 2.空肠小肠中最长的一段,系膜长,盘曲多,在腹腔内活动范围大。马空肠主要位于腹腔左髂部上1/3处,一部分可达后腹部,与小结肠混在一起,由发达的空肠系膜集中固定于腰椎下方,称空肠系膜根(内有动脉、静脉、神经和淋巴管等)。牛的空肠位于腹中部右侧,由较短的系膜固定在结肠旋袢的周围,肠壁内淋巴集结较大。 回肠全长40~60cm,肠管平直,管壁较厚,回肠通入盲肠的开口称回盲口。回肠与盲肠底之间有回盲韧带。一般将回盲韧带附着于小肠的部分肠段算作回肠。 (二)大肠1.盲肠马的盲肠特别发达,外形呈逗点状。盲肠后缘隆凸称大弯,前缘凹陷称小弯。回肠的入口和盲肠的出口都在小弯部分,分别称为回盲口和盲结口。盲肠上部膨大、钝圆,称为盲肠底,下部称盲肠尖,中部为盲肠体。盲肠上有4条由外纵肌层集中所形成的纵带,由于纵带的牵引,使盲肠肠壁形成许多囊状肠袋。 2.结肠马的结肠可分为大结肠和小结肠。大结肠长3m左右,在腹腔内的自然形状,形成一个双层盘曲的马蹄形肠襻,占据整个腹腔的下半部,按照走向,可分成4段3弯曲:右下大结肠、胸骨曲、左下大结肠、骨盆曲、左上大结肠、膈曲、右上大结肠。 牛结肠几乎全部位于体中线的右侧,借总肠系膜悬挂于腹腔顶壁,在总肠系膜中盘曲成一圆形肠盘(结肠圆盘),肠盘的中央为大肠,周缘为小肠。牛、羊的的结肠较细,无纵带及肠袋,盘曲成一椭圆形盘状。可人为地将结肠分为初袢、旋袢和终袢。牛的旋袢,向心回、离心回各1.5~2圈,羊的向心回、离心回各3圈。羊的离心回最后一圈靠近空肠肠袢,肠管内已形成粪球。终袢约在十二指肠末端位置转为直肠。猪的结肠位于腹腔左侧,胃的后方,分旋袢和终袢两部分。旋袢呈螺旋状回转,盘成圆柱体形,形成一个倒立的结肠圆锥。 3.直肠和肛门直肠长30~40cm,位于盆腔荐骨的腹面,直肠前段肠管较细,外面有浆膜被覆;后部膨大称直肠壶腹,该段后部无浆膜被覆,借助疏松结缔组织和肌肉连于盆腔背侧壁。肛门(Anus)为消化管的末端,其周壁有内、外括约肌,以控制肛门的开张和关闭。牛的长约40cm,羊的长约20cm,肠管粗细均匀,无明显的直肠壶腹。 五.肝(一)形态和位置肝一般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肝的表面有浆膜被覆,右上端位置最高,与右肾前端接触,形成右肾压迹,壁面隆凸,脏面中央有门静脉、肝动脉、神经、淋巴管和肝管出入肝,该处称为肝门。肝的背缘厚,腹缘较薄,右侧有后腔静脉通过。左、右冠状韧带、镰状韧带和左、右三角韧带带将肝牢牢地固定在膈的腹腔面上。 马肝较扁,质脆,色棕红,在肝的腹侧缘有两个叶间切迹将肝明显的分为左叶、中叶和右叶,左叶间切迹内有圆韧带,右叶间切迹处无胆囊。中叶被肝门分为背侧的尾叶和腹侧的方叶。尾叶向右侧的突出部分称为尾状突。左叶的内侧分出一个不明显的左内叶。牛、羊的肝略呈长方形,分叶不明显,由发达的胆囊和圆韧带将肝分成不明显的左、中、右叶。胆囊具有浓缩和贮存胆汁的作用。牛的肝管与胆囊管汇合成一条胆管,开口于十二指肠“乙状弯曲”肠粘膜乳头上。羊的胆管与胰管合成一条总管开口于十二指肠“乙状弯曲”。 (二)肝管马无胆囊,胆汁经肝总管直接注入十二指肠。肝总管在肝门的腹侧部由左、右肝管汇合而成,行经十二指肠系膜内,在距幽门12~15cm处,同胰管一起斜穿十二指肠壁,开口于肝胰壶腹(十二指肠憩室)。 (三)肝的功能肝是体内最大的腺体,功能复杂,具有1.分泌胆汁2.合成体内重要物质(如白蛋白)3.贮存糖原、维生素和铁等4.形成尿素5.解毒作用6.参与形成体内防卫体系等重要作用7.在胎儿时期,肝是造血器官,可制造红细胞、白细胞等。 六.胰胰是体内重要的消化腺,分泌胰液,内含多种消化酶。由占腺体绝大部分的外分泌部和分散存在于消化腺之间的内分泌部组成,后者称为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胰位于胃及十二指肠等之间,呈淡粉灰色,外有薄层结缔组织包裹,有明显的小叶结构。胰可分为中叶(胰头)、左叶和右叶。 胰管从胰头穿出后与肝管一起开口于十二指肠憩室。牛、羊的胰呈不正四边形,常有一条胰管,从右叶通出,开口于十二指肠。牛的胰管单独开口于胆管开口的后方约30cm处;羊的胰管和胆管合成一条胆总管开口于十二指肠“乙状弯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