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引流管引流位置的高度与引流效果的研究

腹腔引流管引流位置的高度与引流效果的研究

ID:20309817

大小:6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2

腹腔引流管引流位置的高度与引流效果的研究_第1页
腹腔引流管引流位置的高度与引流效果的研究_第2页
腹腔引流管引流位置的高度与引流效果的研究_第3页
腹腔引流管引流位置的高度与引流效果的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腹腔引流管引流位置的高度与引流效果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腹腔引流管引流位置的高度与引流效果的研究王卫卫王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普外科新疆乌魯木齐830000)【摘要】目的:比较密闭式腹腔引流管引流最高处平切U引流、低于切U30厘米引流和低于切口60厘米的引流效果。方法:将90例有腹腔引流管置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腹腔引流袋(体外连接装置)低于切U30厘米和60厘米的高度进行引流;观察组采用引流袋(体外连接装置)位置平切口引流,两组均为密闭式腹腔引流。观察两组引流效果和引流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引流效果与对照组有同样的引流效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引流袋平切U引流,能够使腹腔内的积液正

2、常引出,并且能够随身携带,促进患者早期活动,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关键词】腹腔引流;护理;引流;切口【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8-0101-02腹腔引流是腹部外科的基木技术之一,传统观念认为,患者平卧时引流袋不能高于腋中线,下床活动时,引流袋应低于腹部引流U[l]。引流的原理是虹吸原理,即液体从液面通过引流管流入液面较低的地方,相等于2个密闭的连通器,利用重力作用而产生引流[2]。近年来我科对腹腔引流管进行平切口固定引流装置,对引流效果进行了临床护理观察。2013年2月〜2014年6月对我科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的各年

3、龄段患者进行引流管位置的高度与引流效果及引流量的效果对比。平切口引流与低于切口30厘米和低于切口60厘米引流量及引流效果无差异。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木研究釆取非随机方法取样,选择90例普外科常规置入腹腔引流管的患者,将90例病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4岁〜67岁;均为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引流管放置吋间为3日至12日,其中胆囊手术后患者1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13例,胃肠道手术7例。对照组男60例,女40例,男20例。年龄22〜57岁,均为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引流管放置吋间为5日至10日。其中胆囊手术后患者为12例

4、,急性阑尾炎12例,胃肠道手术5例,引流均冇效。拔管前査血常规白细胞未见升高,B超显示未发生腹腔积液或腹腔感染。1.2研究工具所冇患者采用同样材质的引流置入物,置入乳胶材质。体外连接引流袋是同一厂家生产的“一次性使用体外引流袋”,为准确高度准备皮尺一卷。两组患者均由卧床逐渐过度为下床活动。1.3研究方法1.3.1资料的收集在研究对象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采用自评方法调査。调査人员由3名副主任医师,6名护理师等组成,经过统一培训,采用统一更换方法及放置高度,并与患者做好沟通,避免自行调整引流袋的放置高度,造成研究产生误差。1.3.2引流管高度的测量方法应做好对引流装置与伤员、引流装置

5、与病床、伤员与病床之间的有效固定,使引流装置、伤员、病床成“三位一体”(3)平切口的引流方法是将引流袋固定于患者的病床上,最高引流平面平切口为准,同吋为患者翻身留有余地;立位时将引流袋平切口固定于患者衣服上,便于患者行动。低于切U30厘米与60厘米的引流,当患者处于卧位吋测量好高度,将引流管妥善的固定在患者体侧低于切口30厘米处,同时避免弯曲打折;当患者处于立位吋将引流管用别针固定在低于切U30厘米的病号裤上;低于60厘米的引流,采用较长的棉线绳将引流袋悬挂于床边,避免引流管落地,如遇床与地的间距不足60厘米时,将床面整体升高。及时倾倒引流袋内的引流液,避免重力过大。1.3.

6、3引流袋的更换方法体外连接引流袋进行24小吋更换。更换引流袋的用物准备分别为:乳胶手套一双、棉签数根、安尔碘一瓶、无菌引流袋•-具、止血钳一把、20ml注射器一具、无菌治疗巾一张、棉线绳1卷,此操作全程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携用物致患者床旁,取得患者的配合,将引流管与引流袋的连接处用蘸有安尔碘的棉签旋转式消毒三遍,待干,将引流管前端近连接处夹闭,将引流管与引流袋断开,用干棉签将引流管口残余的引流液蘸干,避免在衔接过程中将引流液挤出,造成污染。同时将准备好的无菌引流袋连接,妥善连接后将止血钳拿下,确认有效引流后进行固定。1.3.4引流量的记录方法严密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性

7、质、颜色,进行班班交接,加强巡视。在观察引流管引流的量、性质、颜色的同吋并注意引流液量和质的逐日变化。动态记录24小吋的引流量,关注患者体温变化,体温大于37.5度时及吋告知医生,给予及吋的处理。1.结果90例普通外科患者在手术后均此方法进行对比引流,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和患者的积极合作下,取得了良好的引流效果。90例引流护理中,没冇与引流相关的并发症发生,90例普通外科患者在引流护理下,全部都痊愈出院了。2.讨论普通外科患者手术后进行引流护理,通过冇效的护理,可以减少术后手术并发症的产生,所以普通外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