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284015
大小:9.96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0-12
《生物化学01绪论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物化学Biochemistry食品与生物科技学院主讲人:邓祥宜学习要求:掌握生物化学、食品生物化学的定义。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掌握新陈代谢的概念。正确认识食品生物化学对本专业的重要性。绪论主要内容:生物化学的定义生物化学的研究进展生命的物质基础及新陈代谢学习食品生物化学的目的如何学习生物化学?教材及参考书1、生物化学的定义(P1)生物化学——以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的现代技术研究生物体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以及这些物质的结构和变化与生物的生理机能之间的关系,进而在分子水平上深入揭示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科学,即
2、生命的化学。食品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运用生物化学的原理阐述食品物料中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成分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和加工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其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进而从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化学组成、生命活动中所进行的化学变化及其调控规律的科学。2、生物化学的研究进展2.1生物化学既古老又年轻古老——远古时代,生产、饮食及医药等方面的发明创造,如公元前21世纪的发酵酿酒。《黄帝内经》说明了多种膳食对人体的作用:“五谷为养,五蓄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年轻——直到1903年才提出“Biochemistry”这个名词,从而成
3、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2生物化学发展阶段(划分不是绝对的,没有绝对的界限)“静态生物化学”时代(1920年以前):研究生物体物质组成、理化性质。“动态生物化学”时代(1950年以前):研究物质的代谢变化。“机能生物化学”时代(1950年以后):结合生理机能、注重环境对机体代谢的影响。“生物技术”的新时代(近二十年来):对蛋白质、核酸的深入了解和高效利用,调控生命过程,设计生命蓝图。(如:转基因生物)2.3生化领域重大事件1897年,Buchner发现了酵母细胞质能使糖分子发酵。1902年Fischer提出了肽键理论。…...193
4、7年,H.A.Krebs提出了各种化学物质代谢反应的中心环节——三羧酸循环的基本过程和理论,并且解释了机体内所需能量的产生过程和糖、脂肪、蛋白质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变机理。……1953年,J.D.Watson和F.H.Crick提出了DNA双螺旋三维结构模型,为阐明遗传信息贮存、传递、表达,揭开生命的奥秘奠定了基础。1958年,Crick提出中心法则。1965年,中国成功地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1985年,Mullis等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特定核酸序列扩增技术。1995年,Cuenou
5、d等发明了具有酶活性的DNA分子,并命名为脱氧核酶。1997年,克隆羊的成功。2003年4月14日,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3、生命的物质基础及新陈代谢3.1生命的物质基础(高度一致性)生物体由有机和无机物质组成,他们都是不可或缺的成分。蛋白质和核酸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质。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还有一些氨基酸不构成蛋白质),不同长度的氨基酸序列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蛋白质。核酸有两个基本特征和功能:一是核酸的自我复制,二是核酸能指导、参与合成生物所特有的蛋白质。新陈代谢:生物体从环境摄取营养物转变为自身物质,同时将自身原有组成转变为废物
6、排出到环境中的不断更新的过程。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作用:生物体不断地从外界摄取氧、水、蛋白质、糖、脂类、无机盐和其他营养物质,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将这些转化为自身物质。异化作用:生物体不断地将自身陈旧的组成物质分解为其他物质排出体外。3.1新陈代谢物质代谢:机体的同化和异化作用称之为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过程中,能量释放、贮存和利用的过程叫能量代谢,新陈代谢分为三个阶段:消化吸收(吃哪里补哪里?)中间代谢排泄阶段(书上P4有错误)新陈代谢过程在温和条件下进行(体温、pH近中性)。代谢过程中,每种物质合成或分
7、解都经过若干个化学反应历程,按照一定顺序和方向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这一系列的反应过程称为“一个代谢途径”新陈代谢过程可以分为若干途径来研究,但是代谢过程是一个整体,各个代谢途径相互衔接、彼此交错,不可分割。4学习食品生物化学的目的充分理解食品的物质组成、各类营养物质的结构、理化性质、对人体的营养作用以及其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和规律。从分子水平理解人类的物质需要及食品各成分对人类的影响及重要意义。为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和生产奠定科学思维及实验技能。食品资源的高效利用、食品加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食品生物技术的应用拓展都需要生物化学
8、的原理与技术。5如何学习生物化学?掌握基本概念,抓住重点;重点掌握化学本质、结构特点与功能;分析、比较、归纳;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验课程;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结合每章习题,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6教材及参考书THANKS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