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遗失物拾得1

论遗失物拾得1

ID:20278404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1

论遗失物拾得1  _第1页
论遗失物拾得1  _第2页
论遗失物拾得1  _第3页
论遗失物拾得1  _第4页
论遗失物拾得1  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遗失物拾得1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遗失物拾得1摘要:拾得遗失物,乃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事。之所以将这一日常行为在法律上设定为一种制度,即“遗失物拾得制度”,则是基于保护拾得人和遗失人的合法权益,明确物权的归属,稳定社会关系和保障市场交易安全的考虑,更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为兼顾当事人的利益,民法特别规定了在遗失物拾得人与所有人之间发生债的关系,即报酬请求权,同时新的物权法对遗失物的权属作了明确的规定。  关键词:遗失物;遗忘物;无主物;占有    1遗失物拾得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所谓遗失物拾得,指发现他人的遗失物而予以占有的一种法律事实。

2、遗失物拾得性质上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实行为,不以拾得人有行为能力为必要,即使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也可以为拾得行为,凡遗失物已为拾得人发现且实际占有即构成拾得。  一般而言,遗失物拾得由以下要件构成:  1.1须为遗失物  关于遗失物的概念,各国及地区立法多无明文规定,学术界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郑玉波认为须具备三要件:(1)须为有主物。(2)须不属于任何人占有。(3)须为动产。还有人持四要件说:(1)须动产。(2)须为他人之物。(3)须为拾得时无人占有之状态。(4)占有只丧失须非系权利人之抛弃。笔者对于四要件说认为存在两个缺陷。首先,第二个要件“须为他人之物

3、”值得商榷,因为其一,从遗失物的状态看,有被拾得和未被拾得两种情形。遗失物被拾得后,也可称之拾得物;其二,如果将拾得人作为行为主体,将使遗失物为“丧失占有之物”,本理论难以成立。因为遗失物为被拾得时已非“不属任何人占有之物”;其三,遗失物在被拾得之前与拾得人不存在任何关系,此时尚无谓拾得人。其次,第四个要件中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抛弃的,因他欠缺意识能力,则不属所有权的抛弃,而只是丧失占有,是为遗失物。  我们认为,遗失物应符合以下基本特征:(1)须为动产。(2)须为无人占有。(3)须非无主物。  明确了遗失物的上述特征,便可区分以下易混概念:(1)遗失物与拾得物。拾得物完全是

4、从拾得人的角度而言的,遗失物有可能被拾得,也有可能不被拾得。前种情形下的遗失物只是拾得物的一种,因为被人拾得的遗忘物、无主物等也属于拾得物;而在后种情况下,遗失物不可能成为拾得物。所以,有人认为“拾得物是指拾得遗失物”显然不妥,其一缩小了拾得物的外延;其二将静的概念解释成了一种动作。(2)遗失物和遗忘物。遗忘物是指本应携带而因忘记才未带走的物,如在商场购物,遗忘在柜台上的财物。遗失物和遗忘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遗失物是失主丢失的财产,一般离开失主的时间较长,失主本人也可能记不起丢失在何处;而遗忘物则是刚刚遗忘的财物,遗忘人可能知道物品遗忘于何处,及时采取措施便能迅速恢复对遗忘物的

5、占有。在这里,我们可以引入一则案例,来进一步区分两者之间的区别:一乘客因赶着去开会,而将自己的一些重要文件及手提电脑忘在所坐的出租车上,因未记住车牌号,无奈向电视台、报纸等多家新闻媒体刊登寻物广告,并承诺若归还者重金相谢,没过多久,一位姓李的司机将此乘客的物品归还,并索要报酬,但这位乘客却拒绝给付报酬。笔者认为,这位乘客的做法是正确的:首先,乘客与李某是运输合同关系,李某归还乘客遗忘在其出租车上的物品,是在履行后合同义务,是其应尽的职责。其次,乘客遗忘的物品应属于遗忘物品,而非遗失物品,乘客知道自己的物品遗留在出租车上且物品一直为李某所占有,但李某只是物品的代管人,而非拾得者。

6、最后,我国刑法第270条第2款已明确规定了侵占遗忘物可能构成侵占罪,所以若李某不交出其侵占的物品则可能受到刑事处罚,至于李某是否可享有报酬请求权,可适用无因管理的规定。对于广告中的悬赏,则不适用本应是自己应尽的义务且是法定义务的人。  1.2拾得行为  拾得行为是指发现并占有遗失物的行为。发现和占有是拾得行为成立的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发现是指认识物之所在,而占有是对物在事实上的支配管领能力。这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别:一是发现必然先于占有;二是占有比发现更重要,即使甲比乙先发现遗失物。三是发现仅是一种事实状态,无须意思的附加,尽管实践中可能存在蓄意寻找遗失物的情况存在,但法律上并

7、不要求有发现的意思。而占有则不同,占有是意思与行为的结合,即占有应当是出于占有的意思并实际占有着遗失物,如果没有占有的意思,即使实际占有遗失物(如仅为捡拾而占有)也不构成拾得,因为遗失物随时有被抛弃的可能。另外,负有特定职务的人在履行职务过程中拾得遗失物的,应以其所属机关或顾主为拾得人。如警察在值勤时拾得遗失物的,应确认警察机关为拾得人。对于后一学说,笔者提出两点置疑:(1)所属机关或顾主有无取得此等意外利益的权利能力?(2)机关或顾主有无具体指示职员于拾得遗失物时应自任占有辅助人而以机关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