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274106
大小:7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1
《出生缺陷孕前优生指标的筛查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出生缺陷孕前优生指标的筛查分析陆艳萍(广丙崇左市江州区计划生育服务站广丙崇左5332200)【摘要】目的分析孕前优生指标筛查方法及对出生缺陷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当地待孕夫妇2300对,分为实验组、宣教组及对照组,其中宣教组与实验组均系统开展优牛.缺陷健康宣教,实验组同时予以出牛.缺陷筛查,对照组仅发放出生缺陷宣传手册,对比3组干预前后对出生缺陷的认识。结果干预前,问卷调查显示3组受试者关于出生缺陷的知识掌握情况普遍较差、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及宣教组出生缺陷知识掌握60分以上比例均高于对照组,>1.实验组知识掌握程度
2、优于宣教组(P<0.05)。全体优生筛查的2300对夫妇中,有362人发现可能导致出生缺陷的异常(8%),其中,实验组、宣教组、对照组各73、218、71人内分泌疾病、乙肝伴转氨酶升高及自然流产、死胎、畸胎占比较高(P<0.05)。结论应规范行血清学指标检测了解待孕妇女健康状况、预测可能出现的出生缺陷的同时,积极开展针对性的优生宣教,提升群众优生知识掌握度及优牛.检查配合度。【关键词】出生缺陷孕前血清指标筛查【中图分类号】R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7-0081-02出生缺陷即先天异常,严重降低人
3、U素质、加重家庭及政府负担。开展规范的孕前优牛.筛查和宣教干预是预防和控制出牛.缺陷的重要手段[1]。孕前优牛.筛查工作应重点针对待孕夫妇开展。木次研宄为了解出生缺陷孕前优生指标筛查方法及筛查、宣教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当地待孕夫妇共2300对,根据受试者意见分为实验组、宣教组及对照组。实验组1000对,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3±0.7)岁;宣教组1000对,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9.1±0.3)岁;对照组300对,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7±0.4
4、)岁。3组受试对象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1.2方法血清生化指标检测。3组受试者均规范填写遗传家族史及身体健康状况调查资料,K中的实验组受试者均接受常规检查及血清学指标检测,以自动化酶标检测为主。根据《出生缺陷监测工作手册》内容判定是否存在出生缺陷可能。以迈瑞330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肾功、血糖;迈瑞血液三分类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分析检查;W克曼化学发光免疫检测TSH;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优生四项、梅毒、白带常规是直接玻片法等。干预措施。首先通过问卷形式了解3组受试者关于出生缺陷方面的知识知晓现状,问卷评分为百分制;根据问卷分析结果
5、对实验组和宣教组开展系统的出生缺陷宣教工作,可通过发放形象易懂的宣传画册、办宣传栏、举行库普讲座及制作多媒体VCD等方式帮助受试者尽可能多地认识出生缺陷的危害和了解相关基础知识[3】。实验组受试者另结合筛查结果强化针对性宣传教育,以开展系列教育讲座为主,宣教人员与实验组受试者密切联系,互留联系方式,积极解答实验组疑问。对照组仅简单发放宣传手册[4】。1.3数据处理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0.05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结果2.1一般结
6、果3组受试者调查问卷均有效、且均顺利收冋,共计2300份。2300对受试者中,文化水平多为初中、高中、中专(1266对,占比55.0%),其中实验组427对、宣教组408名、对照组431对;职业以农民居多(1051对,45.7%),苏中实验组352对、宣教组344对、对照组355对;2300对受试者表示计划1年内妊娠,其中实验组633对、宣教组619对、对照组614对。3组受试者文化程度、职业背景及受孕计划对比无差别(P>0.05)o2.2筛查结果及3组干预效果2.2.1干预前干预前,问卷调查显示3组受试者关于出生缺陷的知识掌握情况普遍
7、较差、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o1.讨论3.1本次研究成果及意义本次研究为了解待孕夫妇对出生缺陷问题的看法、相关知识的认知度以及优生指标筛査对出生缺陷孕前干预的意义,特选取了待孕夫妇共2300对,分为3组后,其中1组仅简单发放出生缺陷宣传手册,另2组予以规范出生缺陷宣教和健康指导,宣教组中选1组接受优生指标筛查,并针对性强化宣教工作及健康指导,问卷调査结果发现,3组受试者原先对出生缺陷了解情况相近,在分别予以不同的孕前干预后,2个开展系统宣教的组别均有更好的相关知识掌握度,其中以联合优生指标检查的实验组掌握效果最好。另外,对230
8、0对夫妇受试者予以优生指标检测发现,优生指标筛查可很好的了解待孕夫妇健康状况、预测可能有的出生缺陷。3.2相关研究分析对比近年来,关于出生缺陷的研究及报道众多,关于出生缺陷生理、病理方面的研究指出,出生缺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