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271770
大小:66.7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1
《谈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的培养【摘要】教学中要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开阔新的教学视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着眼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关键词】创新思维教学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为目的。创新能力是未来人才的一个核心素质,必须从小培养,打好基础。小学语文是一门培育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为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打下基础。一、理解学生,创设民主和谐
2、的教学氛围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大都是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课堂教学主要特征是传授、灌输知识,教师全盘讲,学生被动听,思维被老师强行牵着走,无法产生创新思维。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突破传统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样他们才会去探索,去创造,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例如,在讲授《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正是校园里爬山虎爬满墙的时候。在让学生初读了课文之后,我问他们:
3、“你们最想了解爬山虎的什么?”学生纷纷说:“我最想知道爬山虎的叶子刚长出来是什么样?”,“我想知道爬山虎的脚长在哪?有什么用处?”,“我想知道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怎样向上爬?”看见他们一个个兴趣盎然的样子我马上说:“现在,老师就亲自带领你们去操场上观察爬山虎,一定要仔细观回来向我汇报。”于是,在操场的东墙边,孩子们认真地、有目的地观察起来。忽然一个学生高声问我:“老师,怎么没有见过爬山虎开花啊?它是用种子种出来的吗?”此时,我心中暗喜,如果没把他们颂出课堂,而是在书本上画画,凭空想象,孩子们怎么会有如此的发现和疑问呢!在老师创设的教
4、学氛围中,不但使学生能够对课文中的语句有了深刻的印象,还有了意外的发现,激发了他们探究欲望,可谓是一举多得。课堂上教师的民主作风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师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会给学生在学习中创造信心和动力。在讲授《吃墨水》一课时,我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充分朗读,通过找重点词、重点句来理解陈毅是怎样专心读书的。在小组探究过程中,有一个学生突然举起了手,提出了问题:“老师,书中写‘他一边看书,一边吃饼’,墨水是有味的,陈毅怎么没闻出来呢?”有价值的讨论随即开始,我没有责怪这个学生打乱我的教学步骤,而是表扬他敢于提出不懂的问题。
5、同学的讨论有了结果:“是陈毅读书时太认真了,太专心了,所以没有闻出味来。”在学生们的大胆探宄中,比较轻松地完成了本节课教学任务。教师的民主作风,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既保护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又增添了学生创造的信心。二、鼓励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宄新知的开始,也是探究新知的动力,进一步说,疑是创新的动力。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难度适宜、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有这样一处
6、描写:“小女孩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大年夜被冻死了。”一位学生对作者运用“微笑”一词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应改为“苦笑”,理由是在大年夜这个可怜的女孩冷极了,饿极了,最后悲惨的死去,她怎么能微笑呢?显然是作者用词不当。我及时地肯定了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敢于质疑的精神,并引导学生抓住教材的矛盾处去理解,并加以适当点拨,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进一步。学生的思维源于教材,而不拘于教材,其创造性思维得以培养。又如在教学《小小的船》时,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月儿有时弯,有时圆?”,“为什么星星和月亮挂在天上不会掉下来?”还有的学生问:“月亮为
7、什么比星星大?”面对这些看来不足挂齿的问题时,其实己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始。因此,我适时表扬这些提问的孩子,并鼓励他们通过自己动脑、小组讨论或查阅资料等方法,去寻求答案,让他们在不断质疑、明理的过程中,锻炼其创新思维能力。三、提倡争辩,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争辩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求异创新。因为争辩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陈述,它必然会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去探求不同见解的各自依据,这就给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如教学《麻雀》一课时,同学们品析了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可一位男生
8、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问题引起学生们的争辩,有的学生认为课文中描写的是母爱,只有母爱才如此伟大;也有的学生认为是父爱,因为父爱也同样伟大。在大家争辩过程中,思维又一次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