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方史:高句丽兴亡史

东北地方史:高句丽兴亡史

ID:20260048

大小:86.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0-11

东北地方史:高句丽兴亡史_第1页
东北地方史:高句丽兴亡史_第2页
东北地方史:高句丽兴亡史_第3页
东北地方史:高句丽兴亡史_第4页
东北地方史:高句丽兴亡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北地方史:高句丽兴亡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讲高句丽的兴盛与衰亡高句丽是西汉元帝至唐代高宗时期(公元前37—公元668)活跃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一个民族地方政权,先后存在长达700余年时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政治和文化集团,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直到今天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高句丽的族源及其在鸭绿江流域的发展高句丽出自夫余,在晋朝失去辽东之前,虽然势力时有消长,但基本上一直活动在鸭绿江流域,对中原王朝来说,它是附属于辽东地方郡县管理的族群或部落,而对于那些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来说,它和他们没有什么两样。(一)夫余族与夫余国:要探讨高句丽的族源问题,首先要了解夫余族和夫余

2、国。夫余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民族国家,由橐离国王子东明王南下所建,历世长达2000余年,后为勿吉所灭。一部分居民东迁并成立了东夫余国(后为高句丽所灭)。后世为便于与东夫余国相区别,遂将原夫余国称之为北夫余。关于夫余族名的来源,学界聚讼已久,迄今为止,知有五说:其一,认为夫余是秽的徐读;其二,认为秽和夫余皆世居乌裕尔河,夫余之称,因河得名;其三,认为夫余是炎帝族系中番与徐两支子族的融合体,夫为番转,余是徐的初文;其四,认为夫余为貊人的余族,被燕击散而败走夫余山(今哈达岭),因山得名;其五,认为夫余国为东夷族中一支名“龄”的部族北迁

3、所建。可谓言人人殊,莫衷一是。那么,夫余国究竟建于何时?据《史记·货殖列传》载:“燕,北邻乌桓、夫余”,另据《汉书·地理志》载:燕“北隙乌丸、夫余”。以上是关于夫余的最早记载。这里的“燕”,究竟是战国的燕国,还是汉代的燕地,史无明言。但燕既北邻乌桓,而乌桓是大约于汉初得名的东胡族一支,由此可判断,此“燕”极可能指燕地。至此,我们可以断定,夫余最晚始于西汉初年。夫余创建者当是何人?据现有史料,知其名曰东明,原是北夷橐22离国的人,为其“国王”所不容,南逃秽地而创建夫余国。东汉王充所著《论衡》最早记载此事。“北夷橐离国王侍婢有娠,王欲

4、杀之,婢对曰:‘有气大如鸡子,从天而下我,故有娠。后产子,捐于猪溷中,猪以口气嘘之,不死,复徙置马栏中,欲使马藉杀之,马复以口气嘘之,不死。王疑以为天子,令其母收取奴畜之,名东明,令牧牛马。东明善射,王恐夺其国也,欲杀之。东明走,南至掩虎水,以弓击水,鱼鳌浮为桥,东明得渡,鱼鳌解散,追兵不得渡,因都王夫余”。继《论衡》之后,先后又有《魏略》、《后汉书》、《梁书》等记载此事,内容大体一致。既“南渡”掩虎水,则橐离居地必在该水之北,如能确定橐离的方位,就有可能辨识掩虎水为今哪条江。关于橐离的疆域,文献无征,但并非无迹可寻。史载橐离有国

5、王”,有“侍婢”再者“国王”可随意处死奴婢,说明这个社会已经进入文明社会的门槛,所有有人认为这与吉林松花江北出现的白金宝文化相符。这种文化分布在哈尔滨以北,北至富裕地区,大体分布在今第一松花江与第二松花江(北流松花江)汇合地带周围及嫩江一下游。这些地区应即橐离国统辖区。史学界有人将夫余前王城定于今吉林市,应是可信的。第二松花江古称“速末水”,江面比现在宽,“水阔三里余”,是橐离和夫余之间唯一的大江。第二松花江应该是掩虎水。汉魏以前的夫佘情形不得而知。汉魏时,夫余是中原政权辖下的强大地方政权,“其国殷富,自先世以来,未尝被破”其疆域

6、基本上是北至今第一松花江,南达今辉发河流域,东止于张广才岭西麓,西止于今白城地区,占据着今东北中部地区的广阔土地。它曾奴役挹娄,助汉击退高句丽的进犯,偶尔也与中原王朝相对抗。但自两晋以后,在周边各族的侵扰下,逐渐走向衰落。晋太康六年(285),夫余“为慕容氏袭破,其王依虑自杀,子弟走保沃沮”,次年在晋廷协助下得以复国。346年年初,“夫余为百济所侵,部落分散西徙近燕。在此危难之际,前燕王慕容氏又于同年“遣世子镌,帅慕容军慕容恪慕舆根三将军,万七千骑,袭夫余,拔夫余,虏其王玄及部落五万余口而还,前燕虽未灭其国,却使之遭受更加沉重地打

7、击。这以后,夫余又相继遭到高句丽和勿吉的侵扰,直至公元494年为勿吉所灭。其后还有北夫余继续存在。(二)高句丽王族进入鸭绿江流域:高句丽常见的称谓:高句丽、高句骊、高丽、高骊、句丽、句骊;偶见的称谓:高夷、搞离、高离、高俪、驹丽。种种异称尽管读音相同或切近,但因字形的差别,后人的解释也22就岐意纷出。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句”下云:“凡地名有句字者,皆谓山川行曲,如句容、句章、句余、高句骊皆是也。”朝鲜李肯翔编《燃黎室记述》载曰:“高丽取山高水丽之意,盖山水之胜,甲于天下。”日人白鸟库吉据《三国志》“沟娄者,句丽名城也”一语,

8、考证高句丽意即大城。今人有据“骊”字,提出“高骊即高大的黑马”。又据字形字意认为高句丽得名于所处地理环境,意指“双足驰行于高山曲谷间之部族”。还有人推论,高、句两字乃重音连绵词,皆由介转,丽为莱转,高句丽即介、莱两族的合称。高句丽的建立者为朱蒙。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