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词对学生美的熏陶

经典诗词对学生美的熏陶

ID:20255160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0

经典诗词对学生美的熏陶_第1页
经典诗词对学生美的熏陶_第2页
经典诗词对学生美的熏陶_第3页
经典诗词对学生美的熏陶_第4页
经典诗词对学生美的熏陶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典诗词对学生美的熏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经典诗词对学生美的熏陶经典诵读题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特别是作为美的集中表现的古诗词,更是塑造了大量的美的形象、刻画了大量的美的意境和画面。引导学生从赏析感悟作品入手,以作品中美的艺术意蕴开启他们心灵的窗户,陶冶他们美的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的能力,这也是经典诗词本身固有的一个重要德育功能。  一、形象美  《木兰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早在世人中传诵不息,巾帼英雄的形象更是妇孺皆知,她的美好心灵在诗中尤其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木兰是一个恪守孝道的农村青年女子,当见到“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时,考虑到自己“无长兄”,父亲又年迈力衰,而保卫国家又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毅然决定女扮男装“从此替爷征”。“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保家卫国是最大的孝,很难相信一个没有孝道的人能效忠他的祖国。  木兰荣归后,诗歌又集中表现了她不图荣华的高尚德操。多么淳朴的感情!多么美好的心灵!她纯洁得像一个天使,是美的化身。  一个仪表美和心灵美相辉映的古代女性的美好形象已呼之欲出,具有极强的审美感染性。  二、意境美  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前三句各由三个名词撞

3、接而成,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有意布下一片空白,设景巧妙奇特。我们可以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审美情趣去联想当时的情景:秋末之际,植物枯萎,树叶凋零,藤仿佛“枯”了,树仿佛“老”了。黄昏将至,乌鸦匆匆飞归温暖的巢。那“小桥流水”边的“人家”是多么令人神往啊!可是,现实是无情的!在萧索的西风里,孤单地骑着那匹因长途跋涉而累瘦的马,还在奔波赶路。这三句的状物写景真是巧夺天工,奇妙无比。可是,诗人的用意不在于此,面对着“夕阳西下”,不由发出了“断肠人在天涯”的无限感慨,道出了天涯游子之苦。全诗构成的自然图景和诗人的生活画面协调和谐,浑然一体,气氛悲凉苍茫,意

4、境凝重深沉,形成了一种意蕴深广的独特的艺术境界。  三、语言朴实美  诗词的语言似乎只有奇丽俊俏,才能产生一咏三叹、回味无穷的美感;似乎平淡的笔触有悖于诗词的创作。其实,不事雕琢,自然舒徐有时反而造就了诗词的独特之美。  辛弃疾的《西江月》也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小词。语言也是那么的自然明白、清新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几乎是用口语表现了那浓重的乡土气息和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七八个星外天,两三点雨山前。”更是一个精妙的对句,用数字入对,语言尤为浅显,诗意显豁,妙不可言。  四、图画美  诗人苏轼曾提出“诗画本一律

5、,天工与清新”。试看下面一首诗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这是一首能经受漫长岁月淘洗而传诵不衰的小调,其原因主要是诗人用语言描绘出了一幅比画更美的图景。你看,西塞山前的白鹭鸟在水面飞翔,漂流着片片粉红桃花瓣在水里,肥壮的鳜鱼在追逐嬉戏。山光水色,鸟翔鱼嬉,异常生动、传神地把江南无限的春色描绘出来,一派诗情画意。请再看,还有一位穿着龙须草织成的绿蓑衣,戴着箬竹叶做的斗笠的渔翁,坐在一条小船上,悠然自得地在斜风细雨中钓鱼。原来诗人着意描绘的还是蒙蒙细雨中的江南春色,画面既“

6、天工”又“清新”。这分明是一幅“烟波垂钓图”、写意山水画。那渔翁与其说是在钓鱼,不如说是在尽情享受着大自然赐于的美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持久的美感享受。  五、含蓄美  文贵含蓄,这是自古以来文学创作实践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根据文学鉴赏的审美特征提出的要求。含蓄,就是作品里艺术境界含有的深层意思,用委婉的手法把它表露出来,形成话中有话、言外有言的表达效果。也就是“不把一切都说出来”,让读者自己去揣度想象。诗词中的含蓄,比比皆是。在阅读欣赏时,它产生的那美的境界是一种艺术享受。曹植的“七步诗”之所以千古传诵,脍炙人口,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含蓄

7、的魅力和由此产生的美感。  请看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是杜甫的一首有名的绝句。岐王是唐玄宗的弟弟,崔九是玄宗的宠臣。杜甫年轻时,经常出入他们两家府第,李龟年是当时著名的乐工,善歌唱,也是岐王、崔九家的常客。所以绝句一开头便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下面两句,从字面上看,似乎抒发了诗人在暮春三月与朋友久别重逢的喜悦心情。但只要我们作穿透性的赏析,就会无中生有,顿觉诗人言外有言。原来诗人是在追忆开元、天宝盛世,感慨垂暮之年;伤悲自己饱经战乱,流落飘零之苦。抚今追

8、昔,长吁短叹,诗中却无一字外露,极其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伤感情绪。文字里深深地隐含着的这种复杂的情感,言有尽而意无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