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执政为民实现良法之治

坚持执政为民实现良法之治

ID:20238933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7

坚持执政为民实现良法之治_第1页
坚持执政为民实现良法之治_第2页
坚持执政为民实现良法之治_第3页
坚持执政为民实现良法之治_第4页
资源描述:

《坚持执政为民实现良法之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坚持执政为民实现良法之治孙国华冯玉军法治是人类文明之树上的一个硕果,它是迄今人类为驯服政治国家权力所找到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正是借助于民主和法治,人类政治文明才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就现代社会来说,法治之法能够而且必须蕴含以下特定的价值理念:人民主权、尊重和保障人权与自由、权力受到有效制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程序正义、法律高于政府、司法独立等。进而,这些价值理念通过立法、执法、司法以及人权保障等诸方面的相关制度设计展现出来。这种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法治,就是“良法之治”。按照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阐述,所谓“良法之治”,应包括两重含义:已

2、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99页。)前者是讲无论任何形态的社会众,都必须尊重和承认法律的最高权威,一体服从法律的统治;后者是讲统治之法并非当权者的一己意志和恣意任性,而必须是合乎社会运动规律、满足人民物质和精神需要、立法内容与程序均臻于完善的好法。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同维护反动统治阶级的“恶法”相抗争,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与此同时,他们也殚精竭虑地设计“良法”,追求自由与正义,以最终达致各得其所的理想社会境界。这其中,只有社会主义法

3、治才克服了前此社会形态的阶级局限性,它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空前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坚实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实现了法的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民意至上与法律至上的统一,人民主权与党的领导的统一。从而使社会主义法治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并使之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据此分析党的十六大报告和相关路线、方针、政策,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就是在执政为民的理念指引下寻求良法之治。实现“良法之治”,前提在于有“良法”可依。但是,何谓“良法”?“良法”如何发现和获得,如何制定和认可?相较于过去相当一个时期无法可

4、依、有法不依的混乱局面,又怎样在恰当地处理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领导和依法治国三者关系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法律实施,实现“良法之治”?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值得认真研讨。一、什么是“良法”如前所述,就法治的价值属性和法律实现机制而言,“良法”包括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规定性。从法的内容上看,任何法或多或少都有其使人人必须遵守的“道理”,这个“道理”来自法同一定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可以简称为“理”,即法律总要承认一定的事实和客观规律,坚持一定的公道观、价值观以及人类运用

5、法律调整社会关系所积累的经验、智慧等;从法的形式上看,任何法也都有用以保证其使人人必须遵守的力量,法的力量不仅在于它反映了来自生活的“道理”,还源自它与国家权力的联系,即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有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范,这种来自国家权力的“力量”,可以简称为“力”。从而可以概括出一个简明的公式:法是“理”与“力”的结合,“理”是基本的,“力”是必要的,“力”4的运用要以“理”为依归,以“理”为据,以“理”服人。如果只有“力”,没有“理”,这个法就是赤裸裸的专制和暴力,必将遭受人民的唾弃和反对;而如果只有“理”,没有“力”,那么这个法

6、讲寸步难行,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因此所谓“良法”,就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一定历史条件下“理”与“力”的恰当结合。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进一步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针写入了国家的根本大法。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法治条件下,真正的“良法”,就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质量的法。(一)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法制建

7、设,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首先,根据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改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或其某些环节,及时调整这些法律制度中不适合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革不适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权利义务配置。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们无论在理论认识、还是法制改革和法律创新方面,都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还是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许多经验、教训需要正确总结,许多法律上的漏洞、矛盾和不完善之处,有待弥补和完善。其次,必须大力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快制定相关科技法律、法规,并十分注意对知识产权立法的适时修订,使

8、之适应科技成果流转和权利保障的需要。与此同时,不断完善土地规划、污染防治、自然保护环境标准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快制定自然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调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立法。(二)社会主义条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