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226823
大小:4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11
《本真教育及去功利化(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本真教育与去功利化摘要:本文对目前教育现状中所存在的功利化现象的历史缘由、现实背景及其危害进行剖析,分析产生的功利化教育的缘由,并进一步阐述本真的教育应该是怎样的教育,如何回归本真教育。关键词:本真教育去功利化现代中国的教育,从一个世纪前最初挽救民族危亡的“救亡图存”,到后来“教育为······服务”,再到当下,该服务的教育还得继续服务之外,学校教育更是肩负起生存的重任。可以说从一开始中国的现代教育就没有在自身的轨道上自在地运行过。发展至今,教育的目标越发功利化,异化的教育必然导致异化的人格、异化的社会。伴随中国
2、经济飞速发展而来的是人性的缺失、道德的沉沦、幸福感的下降及人们内心的空虚,是时候让中国的教育回归本真了。而本真教育就必须越过功利这道坎,教育回归本真和教育的去功利化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中国现代学校教育何以越发功利化所谓功利化教育,简而言之,就是教育主要不是以人的成长为目的,不是培养追求幸福的人,不是教给人追求和实现美好生活的途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为了某种目前的、暂时的、短期的功绩、利益,严重背离教育本来目的的一种“异化”教育。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学校教育何以越见功利化?11作者:余洪翔,男,197
3、1年10月出生,四川省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后勤服务公司总经理,思想政治教育讲师,西南大学哲学研究生,哲学硕士。地址:四川省泸州市瓦窑坝35号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后勤服务公司,邮编:646005,电话:(0830)3152659(办)13398286665 归结起来,既有历史的根源也有现实的因素,而想要它恢复本来的功能,厘清其形成根源及现实背景自然是前提。由于中国步入现代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迫的,所以,在民族危亡的非常时期诞生的中国现代学校教育体制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可能按照教育的本真目的去设计,也不可能依着教育的应然方向
4、发展和运行。其时,“外部世界在经济、政治、军事方面对中国的压力太大了,使得强国富民成为燃眉之急,同时也成为任何思想反思的惟一标准,能否让这个国家迅速富强是衡量一切思想价值的惟一尺度。在这样的心态下,很多深刻的有远见的思想理念和精神价值根本不可能充分展开,只有具有工具效果的东西才可能被接受,……西方真正深刻的思想资源并没有进入,庸俗的效用原则、短视的功利主义,反而铺天盖地的以启蒙的名义把中国内部的资源冲刷得一干二净。”①所以,当时特殊的历史时期就决定了,那时的学校教育必定要肩负起救国家救民族的历史重任,于是,“功利
5、”的烙印一早就引在了中国现代学校教育稚嫩的躯体上。既然“天朝帝国”的迷梦被几杆洋枪洋炮轻易击碎,那就注定了祖宗传下来包括“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在内的一切都难以逃脱被抛弃的命运。于是“2000余年读经的传统被切断了,私塾被废掉了,办洋学堂成为一时之选,声光化电是新学的主要内容,被认为是有用之实学,而诗书礼仪这类旧学通通只是毒化灵魂的精神糟粕,知识之学取代了智慧培养,工艺技能压倒了人生学问,这个取向成为日后中国基11作者:余洪翔,男,1971年10月出生,四川省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后勤服务公司总经理,思想政治教育讲师
6、,西南大学哲学研究生,哲学硕士。地址:四川省泸州市瓦窑坝35号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后勤服务公司,邮编:646005,电话:(0830)3152659(办)13398286665 本的教育模式,以后中国的大中小学都是在这个理念上发展出来的。”②可是,那些热衷鼓吹西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先贤”们,却是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一个民族要强大、一个国家要强盛,最要紧的、也是前提性的因素,并不是所谓的实用技术本身,是整个民族的精神凝聚力,这也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得以传承数千年屹立不倒的关键,而这种精神的传承就必须依赖于教育。中国
7、现代学校教育所处的这种极为特殊的境况,恰恰为以后行政化、产业化埋下了种子。“一切都为了……服务”,教育自然也不能例外,于是,“教育服务于……”的口号就应运而生,教育的方向、目标都被为政者所设计,其必然成为别人手中的工具,被功利化就成为它难以摆脱的宿命,至于它自身独有的发展规律已经不重要了,至此,教育离它本真的目的已渐行渐远了。“文革”结束后,国家百废待兴,发展经济自然是关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此背景下,教育再次沦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工具就在所难免了。于是,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如何教会学生成功,所以“学好数理化,
8、走遍天下都不怕”就是“主流意识”了。可是,尽管学校教育已经把主要任务定位为教会学生运用理性的选择功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但事实还是无情地证明:在学校学习的(尤其是基础阶段)东西对于日后的工作来说,作用其实是十分的有限和间接,于是,荒诞的“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学校教育显然仅仅是为谋取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其功利性竟然是如此的极端。11作者:余洪翔,男,1971年10月出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