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208985
大小:75.1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1
《失调与再平衡新式民主的诞生——评肖华锋作品《舆论监督与社会进步美国黑幕揭发运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失调与再平衡:“新式民主”的诞生一一评肖华锋作品《舆论监督与社会进步:美国黑幕揭发运动研宄》何雨蔚重庆大学、语境与背景人类历史是一部新旧交替、相互作用的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的转型吋期美国人的心态也经历了从失衡到平衡的变化。一方面,物质的进步使美国变成了一个两极分化的社会;另一方面,人们心理上和道德上又要求回归一种更加平等的生活。正是在这两股力量的互动之下,出现了转型时期的社会改革,而黑幕揭发运动就是以新闻记者为代表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为寻求社会公正而表现出来的工业化反应。这是一场以文化批判和新闻监督为手段,以社会调整和寻求公正为0的的改革运
2、动,推动政治、经济现代化和社会观念现代化协调并进。本书作者以非新闻主体视角写作,呈现出历史考据、叙事严谨和史论结合的持点。阅读此书需关照的问题有舆论的主体、监督的方式和条件、舆论监督与新闻独立和自由的相互关系,自由喻义消极或是积极自由,并关照中国暂无新闻法的国情;社会进步的主体、进步过程中目的和结果的一致性,以及进步的含义是一个哲学概念还是一个社会概念;时间上同步的黑幕揭发运动与进步时代的相互关系等。书名中的社会进步有两层意涵,第一是进步吋代这个历史阶段,第二是整个时代的进步和革新,在本书的语境下尤其指思想道德的进步。黑幕揭发运动的英文直译是掏粪运动,名称的由来
3、是两奥多•罗斯福总统对于记者揭露行为的挖苦,将其比作小说《天路历程》中只知埋头扒粪的主人公形象。后来这些记者们沿用了这一说法,并将其赋予正面意义,即道德的“清洁工”。此书的A的在于探讨知识分子如何体现自身价值以及现代公共领域中“公共舆论”的影响力。二、概念与视角本书的逻辑是从起源、含义、发展、意义及个案分析展开的。从公众与公众舆论开始谈起,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引述大量学者观点试图区分“大众”和“公众”的概念,以“进步知识分子的民主公众”界定了在本书语境下的公众舆论是指知识分子的理性意见,提出“黑幕揭发者利用大众化杂志以新闻批评的方式制造公众舆论”的观点。第一部分,
4、作者对背景探讨采取两种视角,将黑幕揭发运动看作一场文化批判运动时,分析了在转型时期美国人的文化心态,并分为不同的主体:文学家、公司时代的“强盗大王”以“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卡内基和“商业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洛克菲勒两大巨头为例,以及作为黑幕揭发运动主力的屮产阶级。这里的中产阶级不仅是一个经济意义上的划分,还包括良好的教育和社会责任感这样的道德意义,他们既是个人主义者乂是民族主义者。作为一场新闻监督运动,黑幕揭发基于转型时期美国新闻流派的演变,从“独立新闻”运动到“黄色新闻”运动再到“掏粪运动”,推动新闻学的成熟和新闻媒体的民主化进程,最终形成新闻业的现代化特色。作者
5、还将黑幕揭发的概念扩展到更广的时间轴上,阐述了这种传统在文学领域和新闻领域里的体现。第二部分详述黑幕揭发运动的经纬,分为中介、灵魂、衰落和评价四部分。以承担传播功能的大众化杂志为中介,阐释先行军《竞技场》和旗手《麦克卢尔氐》两种杂志的历史发展,将西奥多•罗斯福作为重要人物,以记者与总统的互动彰显“第四权力”的特色。以运动屮的记者和编辑形成的核心共同体为灵魂,有代表性的是林肯•斯蒂芬斯对市政腐败的揭露和小说《屠场》引发的纯浄食品运动,体现黑幕揭发记者从单纯揭露到推动改革的目的性转变。而公司的阴谋压制、广告收买、司法威胁、读者的厌倦以及最重要的杂志商品化的滥用的内因
6、和一战的来临导致了黑幕揭发运动的衰落。最后作者给出对该运动的总体评价:一场由知识分子发起的以社会调整和寻求公正为目的的改革运动。将黑幕揭发运动对进步时代的意义概括为四个字:“新式民主”。三、两种公众观木书的两个关键词是“公众”与“民主”。在理论领域,对“公众”的认知有百家争鸣的气象。喻国明认为舆论的主体是公众,这与作者界定公众为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多有不同。在屮国先秦的古典舆论观屮,儒家的民本主义,法家的轻言主义,实质都是为了统治民众。四方的舆论在古希腊民主制下表现为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样的舆论领袖。经历了中世纪的宗教控制,文艺复兴后市民社会兴起,产生资
7、产阶级公共权力领域和市民化公共领域,而在这中间产生了面向贵族的宴会和沙龙、面向中间阶层的咖啡馆、面向平民的酒吧。哈贝马斯认为西方公共交往空间的嬪变,形成了一个介于贵族社会和市民阶级知识分子间有教养的中间阶层,公众舆论与统治间关系密切,从政治角度来说,公众舆论只存在于权力机关与大众的特定关系之中。然而,对公众的态度并非全然正面,勒庞认为公众是愚蠢、偏执、专横、人云亦云的乌合之众。李普曼描绘了一群坐在剧院最后一排的无知的聋哑公众的图景。更有马基雅维利以帝王术为旨,说公众是一种巨大的势力,统治者必须努力通过利用大众追求安稳的心理来控制这一力量。相比这些学者的“消极公众
8、观”,作者的“积极公众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