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201546
大小:63.4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0
《试析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拭析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对策[论文摘要]文章指出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即培养目标的高素质、培养规格的多层次、教育方式的终身化及教育模式的多元化。此外,还指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即转变教育观念、深化体制改革、深化教学改革、实施校企合作办学以及实施创新教育。[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趋势对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高职教育如何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需要研究和探讨的一项重要课题。一、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积极探索职业
2、教育的发展规律和模式,学习了国外一些职业教育的办学经验,如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合作教育”、世界劳工组织的“CDE”模块教育以及北美的“MES”能力本位教育等。这些做法先后在我国的一些高职院校试行,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带动了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所需的各类人才,也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1.高职教育的高素质。发展高职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和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除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外,所培养
3、的人才还必须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因此,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实现由原来单一型人才向全面素质型人才的转变,使学生既会“做人”,又会“做事”。所谓“做人”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学会感恩、学会关心集体和他人,具有奉献精神。所谓“做事”是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高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的首要任务,也是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2.高职教育的多层次。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掌握职业技能,要开门办学,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由于社会的分工,所从事职业的不同,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不
4、同,这就需要创建与社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院校,以保证人才的合理使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尽其才,建立一套初、中、高等教育相衔接,与普教、成教相沟通的全日制教育体系势在必行。此外,为了解决全日制高等教育周期长、市场对人才急需的矛盾,开展短期技术培训、单项技术培训也是解决人才需求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也是一项“短、平、快”的有效措施。2.高职教育的终身化。经济全球化促使国内产业发生一次革命,只有进行科技含量的提升和产业结构调整,才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人们所从事的岗位及岗位内涵的必然发生变化、工作的内容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因此,转岗、待岗是人
5、们工作中很平常的一种社会现象。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造成技能单一的劳动者失业。为了解决技术人员和劳动者适应新的职业的变换,帮助他们尽快就业,高职教育院校要承担起职工在岗培训、转岗培训、下岗就业培训的任务。作为处在知识经济、市场经济时代的劳动者必须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具有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愿望和要求,要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掌握自主“充电”的本领,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二、发展高职教育的对策1.转变教育观念。发展高职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是关键。传统教育教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不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6、、创造性,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使用一套培养模式,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PCO因此,转变教育观念,确立以“能力为本”为核心的创造性教育模式己势在必行。所谓“能力为本”,是指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地位,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重点教会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老师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现代教育方式是学生拿着老师的钥匙去打开知识的殿堂,未来的教育方式是教会学生自己配钥匙,自如地打开所有知识的殿堂。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围绕如何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来进行。实施以“能
7、力为本”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是强化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内容,高职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观。1.深化体制改革。在我国,政府既是高校的投资者又是管理者,负责高等学校领导人的任命、管理机构的设置、招生计划、开办专业等的审批。其内部管理普遍存在着“机关化”色彩,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失衡,学术权力的主体__教授及学术组织的作用不突出。学术权力的弱化影响了行政决策的科学性,不利于高校形成一个民主、科学、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不利于高校整体的发展。通过制度创新和校内体制改革,实现依法办学、自
8、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