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194893
大小:65.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1
《实验性胃癌前病变与胃粘膜上皮紧密连接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实验性胃癌前病变与胃粘膜上皮紧密连接的关系陆昌荣,颜少芳,黄灿东(横县人民医院,广丙南宁,530300)摘要:目的探讨实验性胃癌前病变与胃粘膜上皮紧密连接的关系。方法利用化学致癌剂MNNG诱变形成实验性胃癌前病变的动物模型,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与比较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胃粘膜病理形态,透视电镜观察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胃粘膜上皮紧密连接处的间隙变化。结果胃癌前病变的不同时程、不同病理阶段胃粘膜异型增牛.的病理形态学各异,且动物模型上皮细胞间隙比较只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粘膜上皮损伤是
2、胃癌前病变的重要病理学特征,缩小上皮细胞间隙对于逆转胃癌前病变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胃癌前病变;胃粘膜上皮;肠化生;异型增生;紧密连接胃癌前期变化可以分为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两个方面,前者为临床概念,指胃癌前期疾病(如胃溃疡、胃息肉、肠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等),后者为病理概念[1]。胃癌前病变中的异型增生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种类型。木研究利用化学致癌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导建立实验性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通过观察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的病理形态学观察,来探讨胃癌前病变与胃粘膜上
3、皮紧密连接的关系。1方法1.1实验性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形态学观察木实验采用化学致癌剂MNNG作为工其药诱导建立实验性动物胃癌前病变模型,主要模拟人不当摄入硝酸盐在胃内转化为亚硝酸铵等致癌物质而产生细胞癌变的病理过程。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A、B、空白三组,每组15只,A、B两组动物模型分别釆用30μg/ml、80μg/ml的MNNG溶液作为大鼠饮用水供大鼠自由饮用,空白组直接饮用正常的饮用水。各组大鼠均常规喂饲标准饲料[2]。三组动物模型在第10周处死6只,第20周处死9只。断头处死小鼠,将
4、胃部组织剖开,生理盐水漂洗后置于甲醛中固定,胃组织切片作HE染色。按照动物模型中胃粘膜的损伤深度和程度分级,具体观察指标包括胃粘膜糜烂、肠上皮化生、胃粘膜萎缩、异型增生等。1.2观察动物模型胃粘膜上皮紧密连接的变化胃粘膜的第一道屏障是由胃粘膜上皮细胞构成。胃粘膜细胞壁相邻细胞紧密连接,胃粘膜上皮细胞内的黏原颗粒分泌黏液,这些黏液进一步形成凝胶状之后覆盖于胃粘膜的表面,来对抗外界刺激对胃粘膜的损害。切取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的前胃组织,使用磷酸缓冲液进行冲洗,再进行洒精的梯度脱水操作,超薄切片以及染色操作,而后使用透视
5、电镜观察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胃粘膜上皮紧密连接处的变化。随机拍摄胃粘膜上皮连接复合体,每个样本拍摄3张照片,扫描之后借助图像分析仪来测量胃粘膜上皮细胞间的最大间隙,取三组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样本胃粘膜上皮最大间隙的统计结果。1.3统计学分析相关数据应用统计软件SPSS(verSiOnl3.0>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2结果2.1不同程度胃癌前病变的病理形态学观察轻度的胃粘膜异型增生胃粘膜表面充血水肿,胃镜下可见腺管结构、形态呈现轻度不规则,上皮细胞核为长杆状多位于细
6、胞基底部,轻度病变位于粘膜浅层或局限于粘膜深层。中度异型增生粘膜病变达到粘膜中层及中层以下,粘膜粗糙为主,镜下腺管结构和形态不规则,腺管分枝状或灶状排列,有些病患的粘膜深层也可见囊状扩张的腺管。重度异型增生粘膜病变几乎达到粘膜全层,腺体结构及形态不规则,黏膜腺体常见“背靠背”及偶见“共壁”现象(见图1)。2.2不同浓度MNNG在不同吋限对大鼠胃黏膜的影响从第九周开始人鼠的胃粘膜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但A、B两组动物模型的损伤程度并无明显差异。随造模吋间及浓度的增加,胃黏膜损伤程度明显加重,第20周吋A、B两组动物模
7、型的胃粘膜深度损伤指数分别为1.67、2.03分。2.3胃粘膜上皮紧密连接与胃癌前病变的相关性分析将进行病理学观察的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按照全国胃癌协作组三级诊断标准划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从三组动物模型中分别选取8只动物模型制作其病理学切片,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电镜观察。表1中列举了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上皮细胞间隙的平均值。三组间的胃粘膜上皮紧密连接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胃粘膜损伤深度和程度的加深,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上皮细胞间隙的平均值显著增人。胃粘膜上皮紧密连接的减
8、少会改变胃粘膜细胞膜的通透性,这势必会导致其他水溶性致癌因子、毒性因子对胃部细胞的侵袭,大大增加了胃癌前病变向胃癌发展的风险。对于胃癌前病变的治疗方法,专家及学者正在寻求探讨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及作用药物。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恶性肿瘤是0前肿瘤治疗的热点之一。有关胃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进展,这些研究主要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