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189961
大小:271.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0-11
《常见心理问题的鉴别与处理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常见心理问题的鉴别与处理华南师大心理学院王玲教授一、何谓心理问题1.所谓心理问题,指心理机能出现了紊乱或异常。2.心理问题有轻度、中度和重度之分。3.轻度叫一般性心理问题;中度包括神经官能症和人格障碍等;重度的则叫精神病性障碍。二、心理问题的常见种类1.一般性心理问题:主要包括适应障碍和急性应激障碍两类。适应障碍又包括环境适应障碍、学习和工作压力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家庭婚姻问题和性心理困扰等。2.神经官能症:又称焦虑障碍。包括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等。3.人格障碍:即性格的明显偏离。包括偏执型人格、自恋型人格、强迫型人格等。4.精神
2、病性障碍:即各种需住院的精神障碍。如双向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三、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生物学因素:遗传、生化物质异常、大脑机能失调、先天脆弱素质等。2.心理发展因素:童年早期生活经验、个性特征、认知特点、应付方式等。3.社会环境因素:家庭教育方式与家庭和谐度、学校教育理念和教师风格、社区环境影响等。四、怎样判别心理正常与异常①根据经验来判断:包括自己的感受和他人的评价。②根据行为表现与社会适应来判断:包括工作学习效率、人际交往情况和适应性等。③症状存在与否的标准:有情绪异常、行为异常和身心的异常状况。④心理测量的评估:如焦虑量表、抑郁量表、人格量
3、表等。五、常见心理障碍的表现与处理1、急性应激障碍①原因:遭遇突发的、灾难性的事件或打击②表现:意识恍惚、茫然或麻木、精神运动性障碍、情绪和行为失调、不思饮食、精神病性症状等。③诊断:一般在一周之内症状最明显,但症状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个月。4)处理:心理陪护与心理支持、镇静、其他社会援助。2、神经官能症一组以内心焦虑为主要症状的比较持久的心理障碍。(1)焦虑症的表现与处理:表现:以广泛、持久和过度的焦虑为突出症状。包括肌肉紧张型、忧心忡忡型、植物神经紊乱型和急性惊恐发作等。原因:心理矛盾冲突、个性、童年经验处理:缓解冲突、个性调节、放松训练、药物。
4、(2)强迫症:表现:以强迫症状为突出,包括强迫观念、强迫意念或冲动、强迫行为等。原因:内心冲突、个性特征、家庭教育。处理:认知和顺其自然疗法、个性调节。(3)恐惧症:表现:以恐惧情绪为主,包括单纯恐惧、空旷恐惧、社交恐惧。儿童以学校恐惧症多见。原因:过去创伤性经验,个性。处理:精神分析、系统脱敏。(4)心因性抑郁症:表现:以抑郁情绪为突出,包括情绪低落、体验不到快乐、负性自我评价、自杀意念或行为等。原因:挫折、认知偏差、缺乏社会支持。处理:心理支持、认知矫正、药物。自杀的高危因素:①近期遭受重大打击;②长期情绪低落;③声称活着没意思,不如死了的好;④
5、有意无意谈论自杀方法;⑤有反常现象;⑥曾经自杀过;⑦家中有重要人物自杀。3、人格障碍的表现及处理概念:个性特征明显偏离大多数人,行为做事风格让人难以忍受。特点:①一般始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②有紊乱不定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③自知力不完整,一般不主动求助;④没有智力和精神的异常;⑤矫正比较困难。常见人格障碍的类型和表现:①偏执型人格:自我感觉良好、好责怪人、固执、心胸狭隘;②强迫型人格:求全、高度责任心、固执刻板③依赖型人格:无主见、任何事情必须他人的肯首、犹豫;④回避型人格:胆小害羞、害怕被人负性评价、尽量回避;⑤癔病型人格:情感表达夸张、
6、自我中心、好引人注意、易受暗示等。4.精神病性障碍-精神分裂症(1)主要症状:①感知觉障碍(错觉、幻觉等);②思维障碍(思维贫乏、破裂或妄想等);③情绪障碍(情感淡漠、倒错);④意志减退和行为退缩等。关于妄想:包括:(1)属于被害性质的妄想,包括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影响妄想、嫉妒妄想等。(2)属于夸大色彩的妄想,包括夸大妄想、发明妄想、钟情妄想等。(3)属于自我贬低的妄想,包括自责自罪妄想、疑病妄想等。(2)主要类别:妄想型、紧张型、单纯型和青春型(3)病因:①生物学因素:遗传、神经生化因素。②心理社会因素:早期经验、双重约束理论、不当强化、社会阶层
7、和环境等。(4)精神分裂症的判别特点:①有重精神病症状;②社会功能逐步完全丧失;③部分有人格改变;④无自知力,不主动求医。(5)治疗:需要药物长期治疗。六、心理异常的评估与要求1.心理评估的流程①有无心理异常;②是否精神病;③心理问题的性质及严重程度;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⑤处理的主要方向。2.心理评估的方法(1)会谈与访谈(2)行为观察(3)心理测量,如智力测验、投射测验、主题统觉测验和自我评定量表等。(4)神经生理和神经心理检查3.心理评估的注意事项1、依据人的心理发展的规律来判别人的行为;2、慎重区分和对待心理问题,切忌乱贴标签;。3、必
8、须全面了解当事人的情况,这是发现、判别及解决心理问题的前提。4、判别时要防止几种偏差:心理问题品德化;心理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