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皮肤病课件_1

细菌性皮肤病课件_1

ID:20180987

大小:845.5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8-10-11

细菌性皮肤病课件_1_第1页
细菌性皮肤病课件_1_第2页
细菌性皮肤病课件_1_第3页
细菌性皮肤病课件_1_第4页
细菌性皮肤病课件_1_第5页
资源描述:

《细菌性皮肤病课件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细菌性皮肤病脓疱疮毛囊炎疖、痈丹毒蜂窝织炎概述皮肤细菌感染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感染常伴有特征性的形态和病程,由单一病原菌引起的发生于正常皮肤上的病变。继发性感染则发生在已有病变的皮肤上的特殊部位或特定类型的皮损,由于细菌的侵入及生长繁殖,往往使原有病变加重及病程延长。引起化脓性皮肤病的因素化脓菌在皮肤上大量生长繁殖或接触到外来毒力较强的菌株。因瘙痒而反复搔抓,使表皮受到破坏,易导致化脓菌入侵。代谢失调、营养不良、慢性传染病。在免疫缺陷时,脓皮病是最常见的皮肤表现。小儿皮肤薄嫩,发育未健全,抵抗力差,容易受到细菌感染。脓疱疮定义病因及发病机理

2、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防治定义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接触传染,夏秋季儿童多发,蔓延迅速,易于流行,皮疹好发于暴露部位,典型的皮损为含菌的脓疱和脓痂。病因及发病机理病原菌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亦可二者混和感染。其传染方式为接触传染。分类寻常型脓疱疮深脓疱疮大疱性脓疱疮●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症(SSSS)寻常型脓疱疮又称接触性传染性脓疱疮。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混和感染所致,传染性强,流行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好发于颜面、口周、鼻孔及四肢等暴露部位。自

3、觉痒,其病程为1周左右,愈后不留疤痕。红色斑点或小丘疹—脓疱,疱壁薄,易破溃,周围绕红晕—糜烂面—干燥后形成脓痂(搔抓使其扩散或融合)深脓疱疮又称臁疮。此病原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少数为金葡菌,也有二者混和感染的病例。好发于营养不良的儿童和老人,多见于下肢和臀部。自觉灼热和疼痛,病程约2~4周。病变可深达真皮层,中心坏死,形成黑色蛎壳样痂壳,周围红肿明显,脱落后形成边缘陡峭的溃疡,愈后留有色素沉着和疤痕。大疱性脓疱疮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阳性Ⅱ组71型所致。以儿童为多发。好发于面部、躯干及四肢等暴露部位,自觉痒,一般无全身症状。皮损初为米粒大

4、小水疱或脓疱,迅速变为大疱,疱内容物先澄清后混浊,疱壁先紧张后松弛,脓液常沉积于疱底呈半月形(本病特征),周围无明显红晕。脓疱破溃,疱液干燥形成淡黄色痂,痂脱落后愈合,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半月积脓现象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亦称为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或金葡菌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系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71型金葡菌引起的婴儿急性表皮棘层坏死的一种极为严重的皮肤感染。好发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偶见成人。尼氏征阳性,手足部皮肤呈手套样及短袜样脱落,自觉疼痛。轻者1-2周痊愈,重者则因合并败血症、肺炎而危及生命。特征性表现是在大片红

5、斑基础上松驰性水疱,尼氏征阳性,皮肤大面积剥脱后留有潮红的糜烂,似烫伤样外观。手足皮肤可呈手套、袜套样剥脱,皮损有明显疼痛和触痛口角周围可见放射状裂纹,但无口腔黏膜损害。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可将脓液标本或静脉血做细菌培养后鉴定菌种及做药敏试验。诊断与鉴别诊断寻常型脓疱疮通常根据发病年龄,流行季节,好发部位,典型的蜜黄色脓痂等易于诊断。大疱性脓疱疮具有典型的半月积脓现象。新生儿脓疱疮发病急骤,常为大面积剥离的脓疱,患儿大多体质衰弱。深脓疱疮的溃疡向深部发展,其边缘陡峭,脓痂附着牢固,多发于小腿,臀部。鉴别诊断:需与水痘、丘疹性荨麻疹鉴别

6、。预防注意皮肤卫生,患儿的用具要清洁消毒,有痱子和瘙痒性皮肤病者要及时治疗,增强营养,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治疗全身性治疗(选用敏感性高的抗菌素,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加强支持疗法)局部治疗(杀菌、消炎、收敛、干燥)SSSS治疗时应加强眼、口腔、外阴的护理,保持室内消毒,隔离,局部以暴露疗法为宜。第二节毛囊炎、疖和痈毛囊炎、疖和痈等是一组累及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皮肤病。高温、多汗、搔抓、卫生习惯不良、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器官移植术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常为诱发因素。病因本组皮肤病多为凝固酶阳性金葡菌感染引起,偶可为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孢菌属

7、、大肠杆菌等单独或混合感染。临床表现(一)毛囊炎系局限于毛囊口的化脓性炎症。●好发部位:头面部、颈部、臀部及外阴。●特殊部位毛囊炎:秃发性毛囊炎须疮瘢痕疙瘩性毛囊炎红色毛囊性丘疹--中央出现脓疱,周围有红晕--脓疱干涸或破溃后形成黄痂,痂皮脱落一-不留瘢痕。皮损发生于头皮,且愈合留有脱发和瘢痕秃发性毛囊炎须疮瘢痕疙瘩性毛囊炎发生于颈项部,呈乳头状增生或形成瘢痕硬结者,称瘢痕疙瘩性毛囊炎(二)疖系毛囊深部及周围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好发部位:于头面部、颈部和臀部。疖多为单发,若数目较多且反复发生、经久不愈,则称为疖病,多见于免疫力低下患者。毛囊性炎性丘

8、疹,基底浸润明显,--坚硬结节,伴红肿热痛--中央变软,有波动感--顶部出现黄白色点状脓栓,脓栓脱落后有脓血和坏死组织排出--愈合。疖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