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173823
大小:56.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0
《培养地理独立思维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培养地理独立思维能力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花江中学陈志美在地理教学中独立思维能力强调学牛.学习的自主性,兴趣和探究。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内在学习动因,进而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要学生有兴趣,同地理学科有关、有助于学生发展乂可以研究就可以。要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学习地理对自己的发展有实际意义,目的是既使课程标准得到落实,又使学生得到发展。一、培养自主阅读地图的能力阅读地图是地理思维最基木的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信息综合载体和教学工具,载有丰富的地理信息。初一学生新接触地理这门课程,空间概念较差,还不兵备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
2、能力。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适时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初一第一学期主要从整体上认识地球、世界海陆的分布、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学习难度较大。再加上教材不是对这些知识明确的文字叙述,而是隐含在地图中,让学生通过读图进行归纳总结,这就更是难上加难。地理教师可以尝试把枯燥乏味的读图过程设计成愉快之旅。游戏既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乂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比如“找地名”“说方位”“拼图比赛”等游戏非常有效。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每天的零星时间轻松无意地翻看地图,还可回想有关的地理知识等。H积月累,地图的空间感觉在不知不觉中产生
3、了,读图的习惯养成了,地理思维能力也就逐渐形成了。二、设疑激趣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学习思考的动力源泉。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在地理教学中应注意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与培养。新教材正是牢牢抓住这一点,在每一节的开头总是精心设计疑问,并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求知的热情,培养了各种能力。善于使用,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设疑激趣的方法除使用书本上现成的以外,教师也可在其启发下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寻找更为合适的方法,以达到贴近学生、更好地激发求知欲。比如:1.实
4、验现象激趣法。如讲到大气热力环流吋,将一个密闭玻璃槽放在阳光照射处,槽中一半为沙子、一半为水,一段时间后,将点着的一柱香从事前准备好的空隙处插入,让学生看烟的运动路径,然后看书运用原理解释为什么。2.歌曲的借用。在教学中还可以使用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如讲到季风时,可以用田震的《黄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着就可以问“黄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盛行于哪个季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这样就可以把季风引出来讲了。三、贯穿趣味,培养能力新教材在设疑激趣以后,紧接着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自主钻研教材、探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地
5、理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教师应注意冇0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较高的发展水平,掌握独立研究的本领。同吋发展和巩固学生学4的趣味,使之成为不竭的动力。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地理原理中的规律性的知识来武装学生。学生掌握了规律,既可以发展智力,又可以提高能力。这是因为智力发展是以思维能力发展为核心,思维能力的发展又突出表现在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上。在地理教学中,不能单纯地传授地理知识,而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对学生智能的培养。学生各种智能的提高是通过知识的掌握运用而得到发展的。四、教材的再加工对教材的创造加工首先
6、要体会教材中蕴含的知识、能力、态度等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因素;然后考虑把陈述性的知识进行程序化加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知识进行整理,使其系统化,了解其前后关系与层次,列出结构,揭示内在联系及组成。总结规律,便于客观掌握,图文转换,利于形象记忆,绘列图表,加强技能训练成定量分析等。伴随这一系列活动就需要奋综合、分析、类证、判断、归纳、概括等思维训练,在这中间能力培养与学法指导就会逐渐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形成。这一切仍是围绕教材这个知识的载体进行,但教师的思路要开阔,联系要广泛,这并非喧宾夺主,而恰恰是使教材的内容更丰满。教师通过这样认真地组织教学内容后,讲起来就决不是客观
7、地“白描”,而是有体会、有感情、声情并茂的“教人”,不再是单纯的“教书”。这样不仅使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其自身的生命价值也将得到体现和发展。在教育教学中,不一定过多、过细、过全地讲。这样,不仅吋间不允许,而II也确实没有必要。只冇对教材进行科学组织、合理取舍,正确使用教材,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素质教育的改革中,要求有新思路、新方法。要想方设法在教学中注入兴趣,切实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大胆地取舍教材,让学生喜欢地理,从而学好它,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五、通过引导学生转换问题形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教学中最忌学生对问题浅尝则止,似懂非懂,一旦碰到实际解题,就变得束手无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