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2、第1 1 地方文献的内容和作用(1)地方文献的概念。地方文献是指在内容上涉及某一地区自然及社会状况、具有地方研究性质的文字、符号、图画等资料。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地方文献是图书馆界老前辈杜定友先生提出的:“地方文献是指有关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具体地说,他认为地方文献包括地方史料、地方人士、出版物三个组成部分。狭义的地方文献是以文献的内容有无地方特点来划分,即内容上有地方特色的文献。(2)地方文献的内容。由于地方文献是属于一个地方的有关资料,其内容大致分为:反映本地区政治、经济、科学、
3、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图书、报刊、会议文集、文件汇编、年鉴、统计资料汇编、地名录、图册及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组织名录等;各部门编印的地方志(如市、区、乡、镇志)、专业志(如厂志、行业志、组织志、校志)以及与修志有关的资料目录、索引、资料汇编等;各单位编辑的改革成果等(如汇编、科研成果和专利说明书);与当地有关的音像资料等。(3)地方文献的作用。地方文献既反映了地方特色,又体现了时代特色和社会发展的历程。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今天,做好地方文献工作,就能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决策、规划提供地方背景资料和历史借鉴;为专业人员了解当地有关情况,从事专业研
4、究提供资料;为各地、各部门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参考资料;为修志、编写年鉴提供历史的和现实的资料;为子孙后代保存史料。因此,开发与利用地方文献,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是为当地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提供文献保障,是地方图书馆藏书建设的一大特色。2 地方文献的收藏与征集(1)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在公共图书馆中,地方文献的收藏应以以下几个部分为主:①地方史料。包括地方志、名碑、拓片、名人字画、家谱等,特别应以地方志为主。因为地方志是一种以区域为中心,记述某一区域的地理形态、气候环境、历史沿革、政治、经济、历史事件、历代地方人物、艺术、名胜、风俗等
5、历史性资料的总汇。它不仅在内容上涉及一个地方的信息,同时也是地方著作。由于地方出版物内容广泛,其史料详实,材料系统,因而对本地区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实为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料,各馆作为重点收藏应力求完备。②历代地方名人的著作及传记资料。凡是本土人士的资料,只要印成书本,不论其是否知名,是否公开发行,或是散见于报纸杂志的论文,原则上都应尽力收全。如江西的王安石、欧阳修、汤显祖、朱熹等一代名流,他们的著述如文集、诗词、日记、信札、奏折等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当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等状况,对后世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江西省图书馆应把它们作为江西地
6、方文献重点收藏。再如林则徐,他虽然是福建人,但记录他在广东禁烟的文献资料,应属于广东文献。③地方出版物。地方出版物是指某一地区历代刻印、出版、发行的一切资料,包括本地区的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一般符合本地区建设事业的现实需要,足以反映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轨迹,又能展示一个地区人文历史面貌,应重点收藏。④地方革命文献及音像电子资料。地方革命文献是研究地方革命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资料,可以作为形成馆藏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公共图书馆都较重视收藏。其中一般正式出版的,或者内部发行的比较容易收集,但对于第一手材料如手稿、原件、回忆录底稿等征
7、集入藏就不如档案馆、博物馆、革命纪念馆,而只能通过影印复制手段,收藏复印件,以供读者阅览和研究。至于地方电子音像资料,作为新的载体形式不断发展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未来将成为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馆应充分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努力收集并制作本地城乡变迁及重大事件的音像资料,使其与其它文字资料互相补充,相得益彰。鉴于非纸文献将迅速增长,图书馆应十分重视并采取具体步骤,加强这类文献的收藏。(2)地方文献的征集措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更加迫切需要有关各地概况、行业动态、统计资料等地方性信息。而地方文献正是当地政治、经济、科
8、学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历史记录”和重要信息源,它为图书馆开展信息咨询服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地开展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①争取政府及社会的支持。公共图书馆要将地方文献的收集作为首要任务,积极向文化主管部门反映情况,并主动服务,促成当地政府就征集地方文献制定地方性法规,建立呈缴本制度,规定本地区出版社及各单位内部出版物必须向本省、市公共图书馆呈送样本。例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从1960年起就得到广东省人民政府的发文支持、以后每隔3-4年省政府又重新发文,形成制度,使该馆在开展收集工作时减少了很多困难和阻力;同时图
9、书馆还要积极向社会宣传收集地方文献的重要性,引起各行业、各部门对地方文献的重视,并千方百计吸引读者,提高地方文献的利用率,特别是出版管理机构应积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