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151831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0
《《诗四首》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诗四首》教学设计《诗四首》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游山西村》陆游)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四首诗,形成积累。 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背诵四首诗。 2.理解诗歌的内涵。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情入题 同学们,一个人的性情的涵养和想象力的培植主要是凭借什么?是诗歌。“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发。”朗读诗歌,我们可以接触
2、诗人的所思、所感,朗读诗歌可以培植我们更多的涵养。读熟一首诗,在休闲时间里吟诵一下,就像唱歌一样,心灵上能补益无限。今天我们来感受这四位诗人的诗歌吧。 二、粗读感知第一、二首诗歌,把握思想感情 1.朗读中感受形象。 2.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3.师范朗读,把握停顿和感情基调。 4.师生合作,扫除字词障碍。 5.对照注释,了解大意。 三、赏析《归园田居》 1.导入。 由学生交流陶渊明及其诗歌的事迹入手,了解课文的背景及作者的性格,加深对本诗的理解。 如:陶的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使得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
3、别官场,归隐田园。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感受到了作者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的《归园田居》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诗文,了解这首诗的大意。 ①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侧重写诗人对什么的体验? ②为什么写这些景物?围绕这些景物写了什么事?“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③“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生交流明确:全诗写了南山下的豆田杂草众生,豆苗稀少,诗人不得不早早起来劳作,直到很晚才能伴月而归。回家的路上,杂草茂盛,露水沾
4、湿了衣裳,诗人也不在意。诗人觉得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心里就很满足了。诗人农艺不精,却不很在意,这是因为诗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过这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与他在官场的尔虞我诈来比,诗人更喜欢前者。 (2)读出情境。自由背诵。 3.赏析与拓展。 (1)品出意味。找出并有感情地读出你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或者谈谈诗人为什么这样写。 引导学生赏析交流感触较深、值得玩味的诗句,提醒学生注意归纳、升华和积累。 (2)想出余地。说说你心中的田园生活。 引导学生想象、联想,创造性地阅读诗歌,进一步把握作品的意境、形象和主旨。 4.全班齐背
5、。 四、赏析《使至塞上》 1.导入。 推荐几首“边塞诗”,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等,初步感知“边塞诗”那种豪放壮美的气势。 2.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诵,初步了解大意。 出使的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2)自由诵读,互评交流。 (3)探究赏析。 ①你感受到的是怎样的景象?沙漠、“孤烟”、黄河有什么特点?由此种景象诗人联想到了什么? ②如何赏析本文能体现“诗中有画”的“千古奇观”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 ③说说“征蓬”、“归雁”意在写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④你认为哪
6、些诗句最精彩,你最喜欢,理由是什么?有感情地读出来。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明确: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诗,画中有诗。”摩诘即王维,从这首诗中看出如画的景致:第一,大漠无边无际(大、金黄)、黄河杳无尽头(长、混浊),“长河”之上只有那一轮圆圆的落日(红艳)。“孤烟”的苍白与“直”都显得单纯简净。作者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写中。第二,边塞将士战功赫赫,也感受到了战争平息后的宁静气氛。第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 教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