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时代及对孔孟思想的简单述评.doc

孔孟时代及对孔孟思想的简单述评.doc

ID:20151033

大小:63.6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0

孔孟时代及对孔孟思想的简单述评.doc_第1页
孔孟时代及对孔孟思想的简单述评.doc_第2页
孔孟时代及对孔孟思想的简单述评.doc_第3页
孔孟时代及对孔孟思想的简单述评.doc_第4页
孔孟时代及对孔孟思想的简单述评.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孟时代及对孔孟思想的简单述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孔孟时代及对孔孟思想的简单述评先秦诸子的思想渊源具有非常大的共同性,虽然他们相互之间常常进行貌似水火不容的批判。因为先秦诸子都重视氏族社会的道德主义思想遗产,而且都生活在一个农业占主导的农耕社会,而且都面对一个不太了解但是又决定性地影响人们生存状况的自然,所以儒道法墨诸子的思想颇有相通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如果不能理解其他诸子的思想特别是老子的思想,就无法很好理解儒家的主张。中华文化的三大思想渊源是:氏族社会的道德主义思想遗产、农耕社会的人生经验、自然笼罩下的宗教情感主义。中华文化的人生态度是温和的现世主义和温和的道德主义,所关注的中心是个人的生存状态,实现道路是在实现

2、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道路上把握个人命运。由于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分化已经发生而且不可逆转,所以整体利益的实现缺乏可以依靠的力量,需要人们的有意识的努力和合作,中华文化从而具有深刻的积极政治理念。儒家学派主张以道德主义实现社会整合和社会教化,虽然“大同”不可能但是还应该为实现“小康”而努力,儒家代表的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源流---道德主义。法家认为道德主义的黄金时代已经无可奈何地过去了,所以引入新的社会管理手段是必须的。但是中国法家思想与西方的法治思想根本不同,西方法治思想的中心是基于物权和利益关系的调整,而中国的法家的目标是维护社会道德的地位。所以中国古代法律中基本上没有

3、民商法的地位,而且刑法也偏于严酷,这也很好理解---对坏人没有什么好客气的。道家特别是老子对道德主义失落的社会后果认识十分深刻,而且也认识到管理的悖论---要调和不同地位的主体去为共同的目标努力是何其困难,失去了道德自觉,社会管理就没有根本出路。实际上今天世界上最著名的那些管理学大师十个就有九个出自美国,这并非因为美国人特别喜欢标新立异、无病呻吟,而是现实中不停地有新问题需要答案,正如民间谚语所说的“按下葫芦浮起瓢”。正因为老子对此体认深刻,所以他的理论底调也就更加悲观,同时《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言,但已经全面涉及到道德主义如何失落的社会条件,精英主义和消费主义的社会

4、危害,个人克服欲望制约的困难,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困境,这在一个很大的程度上全面涉及到微观和宏观的差别,短期利益和长期管理的不同因此反而成为治国治兵的要道。墨家思想除了来源于氏族社会的道德主义遗产之外,更集中体现了农耕社会的人生经验。墨子主张“强本节用”,实际上就是一种审慎的经济决策方式,这种决策方式用今天的语汇来替代,可以称之为“低成本运营方式”,因为农业的收获很少,如果不尽量节省开支和避免风险,足以产生简单再生产都难以维持的困难。兵家思想是儒道法三家思想的综合应用。各家学说都面临一个难以预知和确知的自然界,在农业作为人们生存的主导产业的时代,这个自然界偏偏又无法回避而

5、且对人们的生存状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各家对此无不含糊其词地“任以自然”和言“天道”,并给予高度重视。所以儒家的基本经典中有《易经》,老子的“道”更是无所不在,墨子也一样主张“天志、明鬼”,鬼神和自然也一样关乎人伦道德,人伦社会甚至还是“参天地之化育”,中国的“天人合一”境界全面参杂着道德主义的现世情怀。1、孔子属于氏族社会解体的时代:孔子生活的时代对于孔子思想的意义具有决定性,中国历史上没有奴隶制和封建制时代,否则中国也将和欧洲一样无法完成民族融合。奴隶制是一种精英主义指导下制造出来的制度,正是因为奴隶制的充分发育,西方社会无法完成民族融合,“希腊化”过程终究归于

6、失败,所以后来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欧洲的封建制就是在游牧民族入侵成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希腊奴隶制实际上是欧洲封建制的前提,而中华文化的核心源流---道德主义,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条件。孔子生活的时代,处于“王道衰微”的氏族社会解体的时代,曾经在社会上广泛起作用的道德自觉开始丧失,社会迫切需要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这个时代要求就是诸子蜂起和百家争鸣的客观条件。孔子从个人的生存状况出发,希望保留氏族社会的道德主义遗产,实现社会不同阶层的整合和协调,并使用道德主义的精神遗产进行社会教化,用比较低的社会成本实现天下大治。在孔子那里社会整合是一个前提性

7、的步骤,而社会教化是一个最重要的管理手段,目标是实现“事前的主动协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需要相当程度的道德自觉,由于氏族社会的解体,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的分化,这个道德自觉在社会上是不容易维持的。所以孔子并非是以为“周礼”是上好的追求目标,而是因为这已经是道德自觉的最后一道防线,孔子的理想是“大同”,而孔子因为认识道“大同”的时代已经难以恢复,所以是在为实现“小康”而努力。而且小康也是不容易实现的,因此孔子实际上自己知道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故孔子相当悲观2、孔子的道德主义思想是有现实利害基础的,而不是什么空洞的说教。孔子的道德也不是西方的那种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