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117378
大小:201.0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8-10-09
《第六天新职工演示文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职工强化培训资料铝电一分公司培训科编制2012年05月04日如何预防窒息事故1应急事故的预防1.1严格执行容器内作业的各项规定、措施;1.2进入容器时,必须进行有关气体监测,合格后方可进入;1.3容器内作业必须要加强通风,安装通风装置;1.4容器内作业使用行灯,电压应符合安全要求;1.5进入电缆沟、烟道、水沟等易发生人员窒息的地方,要进行监测。1.6现场工作人员须学习掌握急救法和其他安全救护措施,避免因延误而产生不利因素;1.7做好对事故易发区的安全管理工作,健全记录资料。2应急事故的应对2.1最早发现人员窒息事故者应立即向部门负责人报告;2.2指挥部成员接到报警电话后,一旦确定启动
2、预案应迅速按本预案的职责范围通知有关部门,发出救援指令,相关人员佩带抢救器具,赶往事故现场;2.3各级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应根据事故状态和程度做出相应的决定,同时展开积极的救援行动,保证救援工作的及时性;2.4做好对应急事故现场的安全管理,避免由于混乱造成系列不安全事故发生,保卫科人员应对事故现场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保证救援工作的有效性;2.5指挥部按规定负责向公司及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情况;2.6发生事故的部门要迅速查明窒息事故发生的原因及过程;2.7经过现场采取急救措施,有关人员配合医务人员将伤者送往医院,做进一步的救护和观察直至结束;2.8当事故控制后,指挥部协助事故调查人员做好事故原
3、因的调查上报和防范措施的制定工作。如何预防承压部件泄漏事故1.应急事故的预防1.1制定完善压力容器的运行操作规程,明确具体的压力容器操作方法和重点检查项目、部位以及紧急情况的处理。压力容器的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1.2建立完善压力容器各种台帐,建立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制度,定期分析与压力容器有关的管道、弯头及焊缝蠕胀变形情况,必要时进行寿命评估工作,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报请主管部门拿出具体处理方案,及时消除隐患。1.3利用机组大小修的机会,对压力容器管道、焊缝进行普查,确定容器使用材质情况,对容易产生两相流的部位进行壁厚测量、探伤检查,发现壁厚减薄或冲刷严重的管道及弯头及时进行
4、更换。1.4运行人员、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技术人员以及设备专职人应做到“逢停必查”,经常检查容器及管道系统的运行状况,发现有水汽冲击现象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容器和管系振动现象。1.5各种高压气瓶进库前要进行外部观察,对严重腐蚀或机械损伤,安全装置不全,瓶体挖补焊接修理,气瓶漆色和气瓶编号私自涂改以及试验过期严禁入库。2.应急事故的应对发生压力容器爆破,指挥部成员通知相关人员及时到位,进行紧急救援,及时调查了解设备泄漏情况,制定方案及时处理。当发生可以控制的“压力容器爆破”事故时,指挥部成员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1)运行操作人员应根据爆破部位及时倒换
5、运行方式;2)设备主管部门根据容器泄漏部位,与参与抢修人员按照制定的技术和安全措施设施进行抢修;3)必要时采取停机组方式进行处理;当发生突发性压力容器爆破事故时,指挥部成员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1)迅速组织人员抢救受伤人员;2)组织人员及时扑灭初期可能发生的火灾、及时汇报公司请求协助;3)组织人员确保事故机组安全停运;4)组织人员紧急隔离与事故机组相关的水、电、汽、油公用系统;5)组织人员紧急消防灭火、人员疏散、交通管制、现场保卫等工作;6)组织相关检修人员制定紧急抢修方案进行初步抢修。化学物质及有毒气体伤害事故案例分析1.邹平四电化学车间卸碱管开裂碱液伤人事件事件
6、经过:2007年1月23日13时40分,仓库通知邹平四电化学车间卸碱。化学检修班组人员进行卸碱前的准备工作。由于卸碱管道没有安装,化学检修班组人员便采用了钢丝软管进行卸碱,14时20分左右碱车到达卸碱现场,化学检修人员配合司机将碱车卸管安装到卸碱泵入口桶里,准备工作完毕后,化学检修班长周孟凯准备启泵,此时化学车间主任刘德强到达现场并进行查看,化学车间主任刘德强、仓库人员李银峰站在卸碱泵西北侧,化学检修班人员陈学强站在卸碱泵的东北侧,准备工作完毕后,周孟凯令舒佃龙开启卸碱泵,卸碱泵运行约两分钟,泵出口钢丝软管裂开,碱液喷到刘德强、李银峰及陈学强的身上,此时舒佃龙看到碱液刺出迅速将卸碱泵停
7、掉,刘德强、李银峰、陈学强迅速找到水源进行清洗,周孟凯协助受伤人员清理后送往县医院检查治疗。事件原因分析:1.邹平四电化学车间对卸碱、卸酸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现场设施极不完善,采用临时钢丝软管做为卸碱管,由于临时管道质量差,且卸碱工作开始前未对软管进行认真检查,安全措施不到位,是导致本次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2.部分人员个人防护意识不强,对卸碱、卸酸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危险估计不足,没有做到“三不伤害”,是导致本次事件发生的次要原因。防范措施:化学车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