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115815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0
《重症手足口病16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重症手足口病16例临床观察手足口病现属于丙类传染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臀等部位的皮疹,口腔溃疡最常见为CoxA16及EV71型。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无合并症的患儿预后良好,一般5~7d自
2、愈。有报道称1例手足口病患者可致周围99例健康人群成为隐性感染者。近年来有逐渐增加区域流行的趋势。2011年5月至11月我院收治16名重症手足口病患者,3例死亡,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男9例,女7例,年龄1岁1月—4岁6月15例,10岁1例,均在发病3-4天内病情加重。 2临床表现 ①16例入院体温均>38.5℃,为弛张热型,其中>40.0℃5例;②均有剧烈哭闹史,10例拒乳,12例呕吐,无明显呼吸道症状;③肢体抖动、肌阵挛、惊惧12例;心率增快、血压升高16例;呼吸节律改变12例;④体征:手、足、臀部皮
3、肤见数个细小皮疹或结痂16例(其中12例皮疹或结痂1天后消失);咽充血,口腔粘膜、咽峡部见疱疹或溃疡6例。肺部出现罗音3例,全部死亡。 3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10.0-23.0)×109/L15例,其中12例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15例单核细胞明显升高。血糖升高15例,为6.32-9.7mmol/l。心肌酶谱及肝功变化13例。C-反应蛋白升高10例。 4治疗 均按照《(2011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给予系统治疗: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1)16例均应用: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60-80ml/
4、kg,甘露醇降颅压治疗,每次0.5-1.0g/kg,每4-8小时一次,20-30分钟快速静脉注射。2例加用甘油果糖,12例加呋噻米。(2)16例均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应用甲基泼尼松龙1mg-2mg/kg·d15例;地塞米松0.2mg-0.5mg/kg·d2例;(其中1例甲基泼尼松龙及地塞米松联合应用),病情稳定后,3-5天减量,最晚10天停用。(3)12例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天给予。(4)其他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心率、呼吸、血压、氧饱和度监测,平均3-5天停
5、用。2、呼吸、循环衰竭治疗:(1)均保持气道通畅,吸氧。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3例留置胃管、导尿管。(2)均确保两至三条静脉通道通畅。(3)3例给予呼吸机支持: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80%-100%,PIP20-30cmH2O,PEEP4-8cmH2O,f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左右。PEEP最终给予13-16cmH2O。(4)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60-80ml/kg,不超过80—100ml/kg。(5)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均应用酚妥拉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物;(
6、6)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7)监测血糖变化。(8)抑制胃酸分泌:6例应用西咪替丁胃粘膜保护剂。(9)继发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12例应用头孢替唑40-80kg/d。 5预后 9例15天内临床治愈;4例肢体及头颈部运动障碍(1-3月内均恢复正常);3例(均在发病5天内)死亡。 6讨论 手足口病临床分类:1、普通病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2.重症病例:(1)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
7、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体征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2)危重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①频繁抽搐、昏迷、脑疝。②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③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临床分期:第一期:手足口病/疱疹性咽颊炎;第二期:脑干、脑脊髓炎-重症;第三期:心血管衰竭-危重;A.高血压—肺水肿、肺出血;B.低血压─心脏衰竭,呼吸衰竭;第四期:逐渐恢复─神经后遗症;尽管EV71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但该病毒具有嗜神经特点,重者往往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尤其是脑干与呼吸中枢和血管舒张有关的区域受损,
8、以及脑水肿致颅内压升高,均可引起神经源性水肿。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病变共同作用可致患儿死亡。达到四期以上者几乎均留有后遗症。小儿常见致命危重症:窒息、呼吸衰竭、腹泻脱水、休克、脑水肿、心跳呼吸骤停。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一)持续高热不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