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浅静脉输液拔针及按压方法改进的研究

外周浅静脉输液拔针及按压方法改进的研究

ID:20106875

大小:68.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外周浅静脉输液拔针及按压方法改进的研究_第1页
外周浅静脉输液拔针及按压方法改进的研究_第2页
外周浅静脉输液拔针及按压方法改进的研究_第3页
外周浅静脉输液拔针及按压方法改进的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外周浅静脉输液拔针及按压方法改进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外周浅静脉输液拔针及按压方法改进的研究李美香赵连菊(余江县人民医院江丙鹰潭335400)【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050-03【摘要】目的探讨外周浅静脉输液后拔针及按压方法的改进对患者疼痛反应的影响以及拔针后对皮下出血、淤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内科首次住院静脉输液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顺进针角度中速拔针后再纵向大面积按压(大拇指按压法),按压力度中等,按压时间在5-10min;常规组采用在横向小面积按压的同时用传统的快速拔针后再按压,时间<5min。

2、结果两种拔针方法及按压方法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通过改进静脉输液后拔针及按压方法,实验组明显减轻了患者拔针时的疼痛,减少了皮肤出血及皮下淤血,保护了静脉血管。【关键词】外周浅静脉输液拔针方法按压方法疼痛皮下出血或淤血外周浅静脉输液是进行临床治疗和抢救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护士往往注重进针时的“一针见血”,但静脉输液后“无痛”拔针和拔针后“无淤血”未引起足够重视,目前,临床静脉输液拔针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按压方法不正确,按压时间不足,按压面积太小和按压力量不均匀,造成患者拔针时的痛苦,以及拔针后皮

3、肤出血及皮下淤血。许多护理工作人员也在积极探索,以便找出更多的拔针和按压方法。木人经过多年的临床实验总结出新的拔针和按压方法,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1年9月木院内科首次住院患者200例,男108例,女92例,年龄18-65岁,平均41岁。随机分实验组和常规组各100例。入选标准:⑴患者意识清楚,能积极配合及正确回答问题。⑵患者出、凝血时间正常,无血液系统疾病。⑶静脉穿刺部位均选手背或前臂静脉,静脉穿刺一次成功,输液过程顺利无渗漏。⑷输液器针头均使用统一规格的7号针头。1.2方法1.2.1常规组:

4、传统的快速拔针法和横向小面积按压法。患者输液结束时,按照传统的拔针方法(基护教科书中描述),先分离胶布,以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按压至不出血,吋间<5min。1.2.2实验组:顺进针角度中速拔针法和纵向大面积按压法。患者输液结束吋,在拔针前先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注意事项及按压方法。将调速器关闭2/3,让少许液体通过,先分离固定于反折部和针柄的输液贴,留针眼处无菌输液贴,护士左手拇指,食指与进针固定吋相同的方法固定穿刺处皮肤(轻按穿刺部位前方3cm处,拇指按在穿刺点后方),右手将离针柄lcm处的输液软管向上反折压在针柄处,并持针柄上下面,与进针角

5、度相同,顺进针方向中速拔针,在拔针至穿刺部位吋松开左手,迅速拔针,立即用左手大拇指顺血管定向纵向按压针眼及其上方的皮肤约1mm,范围应包括皮肤穿刺点和静脉穿刺点,然后用手引导患者或家属接替按压至5-lOmin,按压吋将前臂上举,按压力量适中、均匀。1.3评价指标:由指定的护理人员观察以下几点:(1)疼痛反应:护士在拔针吋同吋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肢体抽动等。分为无痛、微痛、疼痛三种情况。⑵针眼出血或皮下淤血。护士在拔针后过15min观察敷贴,棉签及皮肤,若冇人片血迹或皮肤针眼处冇血液溢出为针眼出血,lh后观察穿刺部位,若出现直径大于2cm的紫斑为皮下

6、淤血,小于lcm或只有针眼痕迹者为无皮下淤血。1.4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P<0.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两种拔针及按压方法的比较结果见表1、表2。表1两组拔针、按压方法患者疼痛反应的比较表2两种拔针、按压方法针眼出血或皮下淤血情况比较3讨论静脉输液患者因拔针和按压方法不当引起患者疼痛反应及针眼出血或皮下淤血现象吋有发生。本人经改进的拔针和按压方法,患者疼痛反砬明显减轻,针眼出血或皮下淤血减少。⑴在静脉穿刺时,针头进入皮下后,在血管上方平行移动一段距离后方进入血管,造成皮肤表面针眼与血管壁针眼不在同一点,即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传统法只强调

7、用干棉签按压皮肤上的针眼,且单指按压面积小,稍不注意移动一下位置即可出现偏差,因而导致部分患者皮下淤血。而人拇指纵向人面积按压(所有成人大拇指长度均大于2.5cm),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几乎可以全部顾及到而不致于因按压不到位引起血管针眼出血形成皮下淤血[1】。⑵传统法拔针是“先压后拔”,因手指按压在穿刺点上方,使血管壁受压,针头斜面如冋刀刃,对血管壁和皮肤产生切割力,压力越大,拔针速度越快,所产生的切割力越强,导致血管神经受到强烈刺激,引起疼痛,血管损伤和皮下淤血[2】。另外用棉签杆按压增加患者不适。而改良法拔针是“先拔后压”,可避免上述弊端,有效减

8、轻拔针时的疼痛,减少皮下淤血的形成。此外改良法拔针吋,输液调节器开关关闭2/3,让少量液体通过,并将针柄尾端输液管反折,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