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意相融策略实施“再创造”教学

运用情意相融策略实施“再创造”教学

ID:20098239

大小:5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0

运用情意相融策略实施“再创造”教学_第1页
运用情意相融策略实施“再创造”教学_第2页
运用情意相融策略实施“再创造”教学_第3页
运用情意相融策略实施“再创造”教学_第4页
运用情意相融策略实施“再创造”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运用情意相融策略实施“再创造”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运用情意相融策略实施“再创造”教学荷兰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并且“再创造”的过程必须是由学习者自己主动去完成的,而不是任何外界所强加的。在数学教学中,应当特别注意使学生以自己获取数学的态度来建构他们的数学知识,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情意相融策略在实施“再创造”教学中可以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情”指情感(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参与热情等),这是随情境设计而随时变动的因素;“意”指学生对待学习的意念(意志力、毅力、坚韧性、自

2、信心等),这是以往学习和生活经历中积累下来的个性心理品质,相对比较稳定。情意相融策略就是教师通过“再创造”的教学设计来全面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不同层次中始终处于积极、创造的状态,以“情”的激发促进“意”的发展和优化。下面我就此策略的具体运用作初步探讨,以供参考。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实施“再创造”教学  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拥有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着活力的世界。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常常使学生误认为数学是脱离实际的,其严谨的逻辑性会使学生缩手缩脚,其应用的广泛性更使学生觉得高深莫

3、测,望而生畏。事实上,数学于现实世界,又为现实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因此,在数学“再创造”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的教学中,可作如下的情境设计:  (动画)画面背景:擂台。横幅:解题大赛,奖品丰厚。  比赛双方:诸葛亮VS臭皮匠团队  比赛规则:各位参赛选手必须独立解题;团队中有一人解出即为团队获胜。  人

4、物:诸葛亮、臭皮匠老大、臭皮匠老二、臭皮匠老三。  诸葛亮(手摇羽扇):依我以往的经验,我解出的把握有80%。  臭皮匠老二(垂头丧气):老大,你的把握有50%,我只有45%,看来这奖品与咱是无缘了。  臭皮匠老大:别急,常言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咱去把老三叫来,我就不信合咱三人之力,攻不下这个擂台!  问题:假如臭皮匠老三解出的把握只有40%,那么这三个臭皮匠中有一人解出的把握真能抵得过诸葛亮吗?  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可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不同的认知基础和对问题的

5、不同看法,学生们会作出各自不同的判断。并且,这个问题的解决,为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给出了一种数学解释,实现了生活问题的数学化。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在力量对比不是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团队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从而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2.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矛盾上切入新知识,实施“再创造”教学  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状态不断遭遇破坏,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矛盾上切入新知识,利用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性来构建新知识的生长点,使学生

6、较为清楚地看到自身已有知识的局限性,并产生要努力通过新的学习活动达到新的、更高水平的平衡的冲动。  例如,在“线性规划”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处理,提出问题:  若实数x,y满足4≤x+y≤62≤x-y≤4,求z=2x+y的最值。  学生正常的解法是:将条件中的两个同向不等式相加得6≤2x≤10,将第二个不等式化为-4≤-x+y≤-2后再与第一个不等式相加得0≤y≤2,则有6≤2x+y≤12。于是得出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6和12。  至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去探求最小值6和最大值12取到时的条件,可以发现当

7、x=3,y=0和x=5,y=2时,z分别取到最小值和最大值。但发现此时它们不满足原始条件,于是出现“矛盾”,从而形成认知冲突,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疑问,构建了新知识的生长点。  又如在“复数”教学时,对如何引进虚数单位i,如何才能使学生弄清“为什么要引进i?i是什么数?”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情境:  但-1<0,从而<0,“矛盾”出现了,与学生原有认知发生冲突。这样在矛盾处激发了学生的疑问,就为下一步自然地导出“怪数”i,并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和认识虚数单位i这一新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引入数学史料,渗

8、透人文思想,实施“再创造”教学  数学史作为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价值是多方面的。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数学史料的引入来实施“再创造”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讲“导数”时,我们可以从介绍牛顿、莱布尼兹发明微积分的数学史实开始,先介绍著名的芝诺悖论“飞矢不动”,从其错误本源:“飞矢在任一瞬间是静止的”出发,提出问题:“飞矢在任一瞬间是静止的吗?”牛顿就是从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