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2例

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2例

ID:20090690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9

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2例_第1页
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2例_第2页
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2例_第3页
资源描述:

《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2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2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例1:女,63岁,农民,因左上肢结节,溃疡5月余就诊。患者5月前无明显诱因左手拇指甲根部红肿、脱屑,外伤史不详,未予重视。10余天后左前臂出现一黄豆大小的丘疹,皮疹迅速增大形成红色的结节,自行外用鱼石脂软膏,皮疹无好转,并逐渐增大,中央坏死形成溃疡,有黏稠脓性分泌物,左上肢其他部位出现数个类似的结节。就诊于当地医院病理活检诊断为皮肤化脓性炎症,给予抗生素及局部换药等治疗,症状未缓解。查体:全身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左手拇指甲根部至左上臂可见5个蚕豆大

2、小的红色结节,左前臂中段见12cm×7cm大小的溃疡,表面有痂壳,痂壳下有脓性分泌物,皮疹沿淋巴管呈线状分布。皮肤组织病理活检显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真皮内多细胞肉芽肿,血管纤维增生(图1)。真菌培养:见申克孢子丝菌。诊断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  例2:男,50岁,农民,因右上肢结节半年余就诊。半年前患者右手食指外伤后,患处化脓、结痂。其后右手背出现一黄豆大小的红色结节,化脓、结痂。皮疹逐渐增多,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淋巴肉芽肿,给予青霉素等抗炎对症治疗,症状无缓解。查体:全身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

3、:右食指至右上臂中段可见多个直径1~4cm的结节,表面有痂壳,挤压有脓液溢出。皮疹沿淋巴管呈线状排列(图2)。真菌培养及鉴定示申克孢子丝菌。诊断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  1.2治疗两例均以伊曲康唑胶囊200mg,2次/d,口服,外用联苯苄唑软膏,2周后症状明显好转,伊曲康唑改为200mg,1次/d,治疗过程中患者未诉特殊不适。例1治疗2月后,结节消失,溃疡愈合,遗留瘢痕及色素沉着斑;例2治疗2个月后,结节全部消失,遗留色素沉着斑。两例患者仍在巩固治疗随访中。2讨论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及

4、其附件淋巴管的慢性感染,可致化脓、溃烂及渗出,有时尚可波及各脏器[1]。申克孢子丝菌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腐生菌,存在于稻草、芦苇、水果、树皮、昆虫、尘土、动物粪便、海藻及海生动物中,因此,经常暴露于这类环境的人属于高危人群[2],如农民、园丁、兽医等。本病主要是通过损伤的皮肤而感染,也可由吸入孢子而引起肺孢子丝菌病。两例患者均属于高危人群,例2发病前被木刺刺伤食指,有感染孢子丝菌的易感因素。皮肤孢子丝菌病临床上分为三型:固定型、淋巴管型及播散型,淋巴管型占75%。孢子丝菌由皮肤、黏膜损伤处侵入组织,在局部引

5、起化脓性感染,当机体免疫力较强时局限于局部,为固定型;病变可沿淋巴管蔓延,皮疹呈带状分布,为淋巴管型。少数病人可播散至全身,此型多发生于营养不良、艾滋病、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年老体弱者,也有报道免疫力正常者患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3]。本病在黑龙江省、吉林省江苏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的报道较多[4],在已报道的病例中,多有被误诊的过程,报道误诊的病例多属固定型的损害,淋巴管型误诊病例报道较少。本组两例患者为淋巴管型,皮疹典型,但均在当地医院误诊,误诊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因素。(1)部分基层工作

6、的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不足,缺乏深部真菌病的相关认识。本文两例患者皮疹典型,可见典型的沿淋巴管走行的排列成串珠状的结节和溃疡,因缺乏本病的相关知识,故未考虑孢子丝菌感染的可能。两例患者均按细菌感染给予相应的抗炎治疗无效,此时要考虑特殊感染的可能,应做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帮助诊断。(2)询问病史不详细,对患者有无外伤史,以及职业要进行详细的询问。两例患者均为农民,属于高危人群,且例2有明确的外伤史。(3)忽视病原学的检查。申克孢子丝菌是一种菌丝腐生相和酵母寄生相的双相真菌,在人体内表现为酵母型,体外表现为菌丝型,真菌培

7、养是诊断孢子丝菌病的金标准,从镜检所见的菌丝形态和分生孢子即可鉴定。孢子丝菌病一旦感染,均不能自愈,无论何种类型都需要系统或局部治疗。自20世纪初就已开始应用的饱和碘化钾溶液(SSKI)口服治疗孢子丝菌病,其治疗机制目前仍不清楚[5],由于该药有效和廉价,曾被作为治疗孢子丝菌病的首选药物。碘化钾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调整剂量,用药时间长,疗效缓慢,而且口服碘化钾副作用较多,有流泪、喷嚏、恶心、刺激性味道及甲状腺肿大等。本文2例患者用伊曲康唑治疗2月左右,皮损已基本治愈,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疗效满意。因此认为,伊

8、曲康唑是治疗皮肤孢子丝菌病的首选用药,与文献报道相符[6]。【参考文献】[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33-434.[2]DeAraujoT,MarquesAC,KerdelF.Sporotrichosis[J].IntJDermatol,200l(12):737-742.[3]夏建新,王延龙,王平凡,等.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一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