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蒙菌病不育大孢子菌病

伊蒙菌病不育大孢子菌病

ID:31478263

大小:1.26 M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1

伊蒙菌病不育大孢子菌病_第1页
伊蒙菌病不育大孢子菌病_第2页
伊蒙菌病不育大孢子菌病_第3页
资源描述:

《伊蒙菌病不育大孢子菌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空国基重堂盘盍!Q!!生!旦筮!Q鲞筮璺翅g!垫』丛!趔:垒!耻坠垫!!:y尘!Q:盟!:兰・245・・综述・伊蒙菌病与不育大孢子菌病冯佩英陆春(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广州510630)【摘要】伊蒙菌是一种双相真菌,可引起不育大孢子菌病和伊蒙菌病。这两种病临床较为少见,但近年来有报道伊蒙菌成为南非HIV感染人群主要的致病性双相真菌,引起高度关注。自1991年我国首报l例不育大孢子菌病后,2014年广州市新现2例皮肤播散性伊蒙菌病。故现将伊蒙菌感染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以引起国内同行重视。【关键词】伊蒙菌;双相真菌;伊蒙菌病;不

2、育大孢子菌病【中图分类号】R519.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3827(2015)10.0245.04伊蒙菌(Emmonsia)是一种双相真菌,在自然界以菌丝相存在,而在组织中则形成特征性的大而圆形的厚壁不育大孢子(adiaspore)或小而类圆形的薄壁酵母样细胞。不育大孢子在宿主组织中仅增大,不芽生、繁殖或游走。由伊蒙菌的不育大孢子引起的人兽共患病称不育大孢子菌病(adiaspi.romycosis)ol-2j,主要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常见于啮齿类动物,偶见于人类。当伊蒙菌在宿主组织中表现为酵母样细胞,而非不育大孢子时,其所引起的疾病称伊蒙菌病(em

3、monsiosis)[3-4],主要见于免(Haplosporangium),后来学者发现该菌产孢结构类似于芽生菌属,因此,在1959年Ciferri和Montem.artini"1建立1个新菌属——伊蒙菌属,并把矮小伊蒙菌归于该属。次年,新月伊蒙菌首次从阿尔伯塔省啮齿动物肺组织中被分离出来∽J。新月伊蒙菌与矮小伊蒙菌的区别主要在于不育大孢子的大小及其最高临界生长温度。新月伊蒙菌最高生长温度为37℃,产生壁厚达70¨m,直径可达200—700恤m的多核不育大孢子;而矮小伊蒙菌在40℃产生壁厚2“m,直径为10~25Ixm的单核不育大孢子。疫低下人群,常引起播散性感染。近年来

4、有报道[4J1998年,巴斯德伊蒙菌首次从一AIDS终末期患者伊蒙菌成为南非HIV感染人群主要的致病性双相真菌,引起高度关注。随着国际人员交流的增多,免疫低下或缺陷人群数量的扩大,临床将有可能遇上更多的伊蒙菌感染病例,因此对不育大孢子菌病和伊蒙菌病进行系统的认识以便正确诊治。1病原学与流行病学伊蒙菌属在真菌分类学上归入子囊菌亚门、散囊菌纲、爪甲团囊菌目、爪甲团囊菌科,主要包括3个菌种:新月伊蒙菌(Emmonsiacrescens)、矮小伊蒙菌(Emmonsiaparva)和巴斯德伊蒙菌(Emmon—皮损中分离出来。9J。该菌在组织中或37℃培养时主要表现为类圆形的芽生酵

5、母样细胞(直径2~4txm),伴少数大的厚壁细胞(直径8~10仙m)和假菌丝。在25。C培养时,菌丝相的新月伊蒙菌、矮小伊蒙菌和巴斯德伊蒙菌非常相似,不可区分。在大多数培养基上中等速度生长,菌落呈颗粒状、羊毛状或棉絮状,表面呈乳白色、黄白色或黄褐色,背面呈苍白色。菌丝分隔、透明。分生孢子梗不分支,或有时直角分支。产孢细胞顶部单一或2—5个分生孢子,连接有短钉样分生孢子柄。分生孢子透明、圆形、单细胞,个别表面稍粗糙。siapastueriana)‘5|。1942年,Emmons和Ashbum‘61新月伊蒙菌和矮小伊蒙菌分布广泛,至少在96首次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啮齿类动物肺组织

6、中分离出矮小伊蒙菌。该菌最初被归类于单囊霉属基金项目: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13ykpy32)作者简介:冯佩英,女(汉族),博士,副主任医师.E—mail:fengpeiying@medmail.corn.an通讯作者:陆春,E・mail:luliyuan@tom.corn万方数据种哺乳类动物中分离出本菌,常见于小鼠、松鼠、田鼠、兔子等啮齿类动物及其洞穴土壤中…。不育大孢子可通过感染动物的消化道排出体外,排泄物中的真菌重新生长,产生菌丝和分生孢子。而啮齿类动物又可通过吸入分生孢子而被感染,形成不育大孢子菌病。春季高发,可在动物间发生流行,导致慢主垦基苴堂苤查!Q!!生!

7、旦筮!Q鲞筮垒翅堡堕垫』丛Y型:垒!鲤塾!Q!!:!!!!!:丛!:!性肺部疾病,当吸入大量分生孢子时可产生多灶性肺部损害,严重者可引起动物死亡。当分生孢子的混悬液经静脉、皮下、腹腔和鼻内途径注射到各种实验动物中均可产生感染,不育大孢子可形成在身体的所有软组织,尤在肺、肝和脾中最多。不育大孢子菌病虽在啮齿类动物传播广泛,但在人类发病不多见。Doby.Dobois等"’100于1964年首先报道1例人类的不育大孢子菌病,单一不育大孢子在气管附近形成实质性结节。1991年吴绍熙等¨u报道了我国首例由新月伊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