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079836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在英语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本文针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阅读在“四会”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提高阅读能力的技巧和方法。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阅读技能 :H319:A:1672-1578(2010)12-0135-02 1、英语教学以“读”为先 目前在英语教学中比较流行的是“听说领先”,但笔者认为“听说读写”应以“读”为先。 1.1因为“听说”领先是强调反复刺激-反应对语用能力的作用,但却忽视了学习者的思维和理解能力,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这样就造成听不懂-不
2、会说-不愿听-不知怎么说的局面,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一旦丧失,“四会并举”皆成空话。 1.2听是听懂,说是表达,由听懂到表达也需要会意酝酿,大量的听说和写作都必须以大量的反复阅读为前提,需有足够的阅读量才有足够的英语知识积累。 1.3“听说”训练需要最好的实践环境,这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一是条件不允许,二是时间有限,而阅读却不受环境的制约。其四,从适用性来讲,无论是高考、托福、雅思、职称考试还是大学英语等级考试,都把阅读作为主要的考试题型。可见阅读在“四会”中的重要性。 2、阅读不是单纯的朗读,而是指阅读能力 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通过提高学
3、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其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意识到阅读活动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要引导学生根据其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的积累,对阅读材料里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理解和归纳。在初级阶段的前期,为了配合语音和语法教学可以有一些朗读练习,但到初级阶段的中后期就应该停止朗读。因为阅读训练要培养速度,出声的朗读和不出声的默读都会影响阅读速度。英语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文字,开始只能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读,读得多了会发展到一个词一个词地读,慢慢学会一行一行但不是逐词逐句地读。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阅读,对不同的材料常常采取不同的策略。有的细看,有的通读,有的只是
4、略读一下了解大概意思。英语教学中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对这几种方法应分别加以训练。这样训练能够使阅读成为一种真正实用的能力。提高速度就能提高阅读效率,阅读速度太慢就缺乏实用性。速度要从初级阶段就开始培养,对通读、快读、略读训练都应有时间限制。 阅读量大到什么程度呢?应比教材课文数量大二十倍以上,这就要求学生每天至少要看三篇以上的阅读文章。阅读材料要求可懂,难度超过学生的英语水平太大那就读不下去。所以在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前期对阅读材料进行改写是很有必要的,难度是逐渐增加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靠不断阅读,日积月累,没有足够的阅读量,只提高篇章的难度往往是会欲速则不达。 3
5、、文章是否读懂了,最终还得靠解题来检验 那如何来做阅读理解题呢?学生常常会说:“文章我看懂了,就是做不好题”。其原因就是没有掌握做阅读理解题的技巧,千篇一律用一个方法做题。要做好阅读理解题就得了解其不同的题型,对不同题型采用不同的方法。 3.1直接型。这种题型是考查考生是否会运用文章中的某一句话与答案直接挂上钩,可以在文中找到与答案相同的原句或原词,属最低档次题,现在考得越来越少,多出现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快速阅读中。 3.2转换型。这种题要求考生灵敏地辨别出文章中的词句与答题中的词句是否同一含义,但有所改动。这就需要用同义词、反义词、构词法或句型转换等来解题
6、。如: Saskatoonhasneverbeenconsideredagoodplacetoski.Forskiing,youneedslopes. Question:Saskatoonansaid,"shoe."ThegirlroseatonceandgaveCarrieherplace."It'snothardtodo,"Shesaid,"youjustpushthis,andstartthemachine." QuestionOne:Thetalktookplaceina(C) A.libraryB.museumC.a QuestionTanachi
7、nesellerC.adoorkeeperD.aboss 这两道题则是根据对话的内容、语气和重点词“machine”推出来的。 3.4归纳型。这种题型不仅要求考生看懂文章,更重要的是对文章理解透彻,并具备一定的归纳、总结和概括的能力,看问题要全面,不能根据文中某句话作出片面的结论。但议论文和说明文常采取演绎法和归纳法进行论述,这就要注意文章的"关键句、关键段",特别是要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时候还要注意段落的开头和结尾,利用关键句法去了解全文在论述什么,最后还要领悟文中说话人乃至的意图、态度以及想表达的目的,才能作出全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