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凡是的句法功能以及语法化过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凡是的句法功能以及语法化过程..毕业本文以《红楼梦》和《鲁迅全集》为主要研究语料,通过古今“凡是”的对比,初步探讨了“凡是”的句法功能和语法化过程。“凡是”是总括性的副词,它在《红楼梦》中有三种表现形式,现代汉语“凡是”可以看成是由古代汉语“凡”发展演变过来的。关键词:凡是,句法功能,语法化一.古今“凡是”词性及表现形式(一)“凡是”的词性《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1980)、《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1982)、《汉英虚词词典》(王还,1992)等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凡是”是副词,表示在一定范围里没有例外,只能用在主语前边,..毕业后
2、边常用“都、均、一律、没有不”等。“凡是”是表范围的副词。现代汉语的“凡是”和古代汉语的“凡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联系体现在语法化过程中;它们的区别则表现在语法功能上。(二)在《红楼梦》中“凡是”有三种表现形式:“但凡”、“但凡是”、“凡是”这三种语言表现形式在《红楼梦》中共出现19处,其中“但凡是”出现三次,“凡是”出现两次,“但凡”出现十四次。1凡是:如谁知自从在此住了不上一月的光景,贾宅族中凡有的子侄,俱已认熟了一半,凡是那些纨绔气习者,莫不喜与他来往,今日会酒,明日观花,甚至聚赌嫖娼,渐渐无所不至,引诱的薛蟠比当日更坏了十倍。(《红楼梦》第四回)2.但凡:如宝玉点
3、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红楼梦》第三十二回)3.但凡是:如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红楼梦》第五十五回)“凡是”是总括之词。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在现代汉语中更体现的琳琳尽致。如:凡是能够勉强走动的伤兵,大抵在茶馆,酒店,理发铺,以及人家的檐前或门口闲坐,讲述战争的故事,无论那里,总有一群人眉飞色舞的在听他。(《鲁迅全集》)二.“凡是”的句法功能“凡是”是限定性的副词,它所概括的
4、对象在整个范围中既不是全体也不是个体,而是其中的一部分。如:“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习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既这么说,环儿出去为什么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为什么不拿出舅舅的款来?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谁给谁没脸?幸亏我还明白,但凡糊涂不知理的,早急了。”(《红楼梦》第五十五回)S城有一种习惯,就是凡是小康之家,到冬天一定用盐来腌一缸白菜,以供一年之需,其用意是否和四川的榨菜相同,我不知道。(《鲁迅全集》)(一)“凡是”既可修饰动词、形
5、容词,也可修饰名词。“凡是”是附体词。“凡是”所概括的成分通常是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如:谁知自从在此住了不上一月的光景,贾宅族中凡有的子侄,俱已认熟了一半,凡是那些纨绔气习者,莫不喜与他来往,今日会酒,明日观花,甚至聚赌嫖娼,渐渐无所不至,引诱的薛蟠比当日更坏了十倍。(《红楼梦》第四回) 凡是群人,外状至异,各禀自国之特色,发为光华;而要其大归,则趣于一:大都不为顺世和乐之音,动吭一呼,闻者兴起,争天拒俗,而精神复深感后世人心,绵延至于无已。(《鲁迅全集》)“凡是”不只总括名词性成份,有时也连接一个小句,例如“凡是能够勉强走动的伤兵,大抵在茶馆,酒店,理发铺,以及人家
6、的檐前或门口闲坐,讲述战争的故事,无论那里,总有一群人眉飞色舞的在听他。(《鲁迅全集》)。”(二)“凡是”句中通常有其他词与其相照应,如“都、总、也、就”等。“凡是”在句中通常可以省略,句子原意不受影响,。目前,语法学界对“凡是”的普遍认识是:“凡是”一般出现在句首约束整个句子,述语中有“都、全、均”等表示总括意义的副词与其相照应。实际上,在自然语言中,“凡是”在句中的位置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总是出现在一个句子的句首。有时也出现在一个小句的句首。如:士隐叹息道:“老先生莫怪拙言,贵族之女俱属从情天孽海而来.大凡古今女子,那`淫''字固不可犯,只这`情''字也是沾染不得的.所以崔莺
7、苏小,无非仙子尘心,宋玉相如,大是文人口孽.凡是情思缠绵的,那结果就不可问了。”(《红楼梦》第一二零回)就是跳舞,肉感等等,凡是和女性有关的,都成了罪状。(《鲁迅全集》)(三)在“凡是”句中,“凡是”通常可以省略,省略后的句子仍然是合格句,如:谁知自从在此住了不上一月的光景,贾宅族中凡有的子侄,俱已认熟了一半,凡是那些纨绔气习者,莫不喜与他来往,今日会酒,明日观花,甚至聚赌嫖娼,渐渐无所不至,引诱的薛蟠比当日更坏了十倍。(《红楼梦》第四回)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鲁迅全集》)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