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068857
大小:60.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对肝胆系疾病中医外治及透皮治疗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肝胆系疾病中医外治及透皮治疗的思考张辉凯郑州市中医院河南郑州450007【摘要】伴随着中医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中医外治和透皮治疗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之一。肝胆疾病的发生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对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木文以此为契机,首先阐述了肝胆系疾病和中医外治机制,然后分析了内治和外治的异同点,对中医外治和透皮治疗进行比较,最后提出发展的思考。【关键词】肝胆疾病;中医外治;透皮治疗;研究结果【中图分类号1R25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404-01关于丙医治疗方法对于我国中医外治和透皮治疗的影响,应该从多个角
2、度来看。一方面,我国历史上有过内病外治的研究和实践,现代医学研究也将其作为一大重点,是受到丙药透皮治疗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受到丙药透皮治疗研究的束缚,需要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辨证治疗上。木文以肝胆系疾病为例,详细阐述了中医外治和透皮治疗的研宄结果,具体如下:1肝胆系疾病1.1肝胆疾病概述在中医领域,肝肭系疾病属内科的范畴,临床主要病型分为黄疽、胁痛、胆胀、鼓胀几种。研究认为发病原因在于肝脏的疏泄功能发生障碍,胆脏的通降功能发生障碍[1]。肝脏主疏泄、性刚强,兵有调节和贮藏血液的功能,常见的肝病证候伍括肝气郁结、肝阴不足、肝血亏虚等。肭脏内寄相火、主通降,具有促进胃部消化的
3、作用,常见的肝胆病证候钮括胆腑郁热、胆腑气滞、胆内结石等。由于肝胆在牛.理结构上互相牵连,因此往往会同时发生病变,或者因肝部病变引起肌部病变。日常生活中,为达到预防肝胆系疾病发生的B的,要求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避免受到精神刺激,保持愉悦的心情,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第二,不要吃肥腻的食物,少吃糖类制品,同时做到不抽烟、适度饮酒,尤其黄疽患者和鼓胀患者要禁洒。第三,限制食盐的摄入量,保持低盐饮食,促进大小便通畅。1.2中医外治机制研究对于肝胆系疾病的中医治疗,在《本草纲0》、《伤寒杂病论》、《里中医案》中均有相关记载。除常见的擦药法、熏洗法以外,还有吹鼻法、脐疗法、膏药法等
4、多种形式。由于相关治疗体系并不完善,因此临床应用中外治法没有内治法普遍。现代研究医疗人员采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传统外治法的治疗效果。在赵立岩的研究中[2】,使用甜瓜蒂在乙肝导致的黄疸患者中,经鼻给药效果明显优于静脉注射思美泰。分析其原因在于经鼻给药的药物剂量小,不会经过肝脏,因此对肝脏造成的负担小,经鼻粘膜吸收药物成分后能够到达病灶,因此疗效更佳。而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甜瓜蒂的作用机制在于改善了患者的肝功能,从而加快黄疽的消退。与此类似,檫药法、熏洗法、脐疗法、膏药法主要是通过透皮吸收达到治疗效果,促使药物成分疏通经脉,调整身体气血和阴阳,实现去除病灶的0标。胡东辉等人的研
5、究报道中称[3],传统药浴法一方面可以加快药物成分进入皮肤,抵达血液、经脉,发挥全身功效;另一方面温水可以促进皮肤中有害物质的排出,调节各个器官组织的功能,促进病情恢复。由此可见,吸取中药理论的精髓,能够在肝胆系疾病的中医治疗上实现新的突破。2内治和外治的比较对于肝胆系疾病的治疗,中医治疗历史上一直遵循内病外治、同理同药的原则[4】。研究表明,内治方法大多具有相似性,而外治方法却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举例来说,黄疸、胁痛等疾病的外治方案中,一般是使用一两种常见的药物进行檫洗和敷贴,由于操作简单、种类繁多,因此没有具体的记载,也不是直接将内治药物进行外用。通过分析治疗手段,认为外
6、治具有两点特征:一是适应证广。举例而言,洗浴、放血、发泡等疗法,都能够在多种疾病中应用。二是操作简单、疗效快、安全性高。部分治疗方法引起医学专家的关注,通过进一步整理、发展,对治疗药物和操作方法进行规范处理,提高了治疗效果,最为常见的就是膏药治疗。现代研究将重点放在了内治药物的外治可行性,关注的是药物成分能不能透皮吸收,忽略的是两者在治疗机制、用药方法、疗效上的区别。因此,今后在肝胆系疾病的研宄上,应该将重点放在以下几点[5】:第一,药物治疗的适应证;第二,用药选择和操作方法;第三,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第四,传统外治法的进一步实践和推广等。3中医外治和透皮治疗的比较对于肝胆系
7、疾病使用药物透皮治疗时,可以参考药物的动力学,也可以参考体外实验结果。但即便如此,应用中药和西药进行透皮治疗仍然具有较大的差异,主要原因在于西药化学成分单一,一般只会考虑透皮治疗本身;而中药成分相对复杂,药量大但真正的有效成分少,因此难以进行药剂学和动力学研究[6】。考虑到这一点,中药透皮治疗的发展应该考虑如何简化经典的内服方剂,保留有效成分的含量,提高治疗效果。为此,在药物制备时,需要关注药物奋效成分的流失;在药物使用吋,要做到辨证治疗,关注患者的实际情况;在选择透皮促进剂吋,药物在配伍时就要考虑到透皮吸收的作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