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架构

试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架构

ID:20056644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试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架构_第1页
试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架构_第2页
试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架构_第3页
试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架构_第4页
资源描述:

《试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架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架构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李波林周欢编辑:studa1211  论文摘要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言人”,对特定范围内的民事公益案件提起诉讼已写进大部分国家的法律制度中。在我国,赋予检察机关民事公益诉讼权,以制度为载体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已刻不容缓。具体而言,应当分别从诉讼原则、诉讼范围、举证责任、诉讼程序方面进行规范。  论文关键词检察机关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架构  一、法律地位  检察机关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的法律地位是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有以下五种观点:观点一:原告代理人说。检察机关是为了公共利益免受侵害而代表民众提起诉讼的,其身份就是原告的诉

2、讼代理人。观点二:法律监督者说。该说认为,检察机关是法律授权的监督机关。观点三:双重地位说。该说认为,检察机关在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时,具有原告与法律监督者双重身份。观点四:公益代表人说。在民事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的职能是进行法律监督,而这正是代表国家公益进行的监督。观点五:原告说。该说认为,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应当是原告,依法享有原告的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  笔者认为,前四种观点都存在不合理之处。原告代理人说认为检察机关是原告代理人,那这个原告是谁呢?国家还是公众?显然,在诉讼法中,未进入诉讼程序就无所谓原告,原告代理人说无从谈起。法律监督者说定位不准,公诉权是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的依据,

3、而监督权是检察机关的法定职权。在庭审阶段,检察机关享有公诉权;在庭审阶段外,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显然在整个诉讼过程中,检察机关角色定位不准。双重地位说的矛盾之处在于检察机关若既是民事公诉的原告又是民事公诉的监督者,就好比足球场上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案件的公正性不可避免的受到质疑。诉讼法概念中没有公益代表人说,因而难以定位。这个纯粹的理论概念无法反映检察机关在诉讼中地位。因此,公益代表人说也欠缺考虑。  笔者认为原告说相对合理。从诉权理论分析,凡是启动诉讼程序的人均可称为原告。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是以平等对抗为基本结构的,双方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法官为居中裁判者,三者之间是等腰三角形的诉

4、讼模式。在民事公诉案中,检察机关实际上是在实体原告怠于、不能、不敢行使诉权或无实体原告的情况下提起诉讼。但是,由于检察机关是法定的监督机关,因此,其身份仍较为特殊。虽然检察机关提起诉讼导致诉讼程序开始,但它与一般意义上的诉讼当事人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仅仅是“程序原告”。  二、诉讼原则、起诉范围及举证责任  (一)诉讼原则  第一,公益原则。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只能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目的。该原则强调只有当公共利益受到损失才能由检察机关提起诉讼,这是对公权力实质性的限定,以此保障诉讼范围适格。officiallyestablishedonJuly1,2013,Yibincity,forme

5、rlyknownasthebus,integratedoriginalrongzhoubuscompanyinYibincityandMetrobuscompany,formedonlyinYibincityofaState-ownedpublictransportenterprises,thecompanyconsistsofoneortwo,thirdDivision.Integrationofpublictransportservicesisnotyetestablished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不代表自己的利益,也不代表某种特殊的或具体的利益,其代表的是国家对公共利益进行保护。若

6、仅是私人权益受到侵害,即使当事人不愿、不能、不敢或无人起诉,检察机关也不得直接提起民事诉讼。这是防止公权力对私权益的过分介入,维持私权自治与国家适当干预的平衡。  第二,必要原则。检察机关只有在必要时才能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必要的标准有三点:(1)被诉的民事行为违反法律规定,法律未规定的不能纳入其中。(2)起诉机制受到阻碍。在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不法民事行为侵害并造成损失时,没有符合资格的原告,或虽有符合资格的原告但其不敢起诉、不愿起诉、不能起诉等。(3)违法民事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必须是重大社会公共利益。在“重大”的把握上,应当从涉案范围、人数、金额、社会影响、后果程度等进行综合评判。  第三,时

7、效原则。该原则意味着如果超过了法定时效,即使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检察机关也应不予救济。这主要是从保持民事法律关系的稳定、节约司法成本和司法资源的角度出发的。民事权利的保护存在时效性,而民事公益诉讼属于特殊的民事诉讼,仍属于民诉法的调整范围,因此,也应当考虑是否超过了诉讼时效。  第四,平等原则。民事诉讼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民事纠纷的诉讼活动。在此特别强调平等主体这几个字眼,在民事诉讼中最为显著的就是诉讼主体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