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当前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ID:20051915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8

当前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_第1页
当前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_第2页
当前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当前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前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论文:区域经济差异 协调发展 税收优惠  论文: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差异问题日益凸现,地区经济发展中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桎梏。税收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在协调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探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税收政策,对于当今加速中西部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引言    区域差异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但过大的区域经济差异会产生诸多消极的影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不仅是一个经济问

2、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真正受到重视是在20世纪20年代。随后,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问世。缪尔达尔(G.Myrdal)于1957年提出了积累因果论,明确指出: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扩大而不是缩小地区间的差别。赫希曼(Hirschman)创立了核心与边缘理论,于1958年在《经济发展战略》书中研究了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提出了类似缪尔达尔的观点。他们提出的有关区域间经济增长和相互传递的理论为弗里德曼(Friedman)较为系统、完整地提出核心边缘演变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艾萨尔德(W.Isard)于1960年出版的《区域分析法》著作,系统地阐述了区域开发的理论与方法。  区域经济

3、发展问题在中国引起关注的时间较晚,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区域经济学》专著。该书认为:迫切需要集中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共同致力于区域经济学发展规律、理论基础、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问题和不同类型区域特殊问题的研究,在批判吸收东西方区域经济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建立更科学、实用性更广泛的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热起来,先后又有一批区域经济学专著出版,如陈栋生著的《区域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郝寿义、安虎森主编的《中国区域发展导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陆大道著的《区域发展及其空

4、间结构》(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胡兆量主编《中国区域发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朱传耿、沈山、仇方道著的《区域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等。这些关于区域经济研究的成果,一方面推动了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当前,国内从税收政策的角度探讨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陈计旺认为促进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发展应实行适度倾斜的税收政策[1;铁卫、胡克刚从促进西部资源开发、发挥西部比较优势的角度出发,提出对增值税和资源税实行改革[2;曹志政认为应赋予西部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立法权,允许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对税收要素进

5、行必要的调整,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创建良好的财政基础[3;铁卫认为投资硬环境对引导资金流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投资硬环境较差的情况下,过分强调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会步入优惠政策的误区,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将十分有限[4;张文春、刘宇通过对不同地区宏观税负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分析,指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税负水平极不相称,宏观税负过高制约了其经济的发展,政府应减轻落后地区税负[5。  尽管上述研究为探索我国如何运用税收政策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提供了开阔的思路和有益的借鉴,然而,笔者认为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不足,如在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研究中,大多仅从定性和静态的角度分析,而对于实证和动态的分析方法则

6、关注不多,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税收原因分析不够。本文将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失衡的现状,并从税收制度角度找出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税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