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 》说课试讲范稿

《再别康桥 》说课试讲范稿

ID:2002897

大小:4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4

《再别康桥 》说课试讲范稿_第1页
《再别康桥 》说课试讲范稿_第2页
《再别康桥 》说课试讲范稿_第3页
《再别康桥 》说课试讲范稿_第4页
《再别康桥 》说课试讲范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再别康桥 》说课试讲范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要讲的是一首著名的现代诗《再别康桥》。下面,我将对这首诗歌进行讲解。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再别康桥》是高一语文教材第四单元中的一首现代诗歌。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其中意象的选择、画面的渲染、情感的流露(lu);语言的韵律、形式的对称等都让这首诗美不胜收,所以说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高中语文教材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二)教学目标现在大多学生不喜欢诗歌,都认为诗歌太矫情。所以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在学习现代诗歌的时候,尽量以激发兴趣为手段,把学生的胃口吊起来,不要突然提高难度,让学生觉得高中课文冗长而又艰深,因此在教学上会尽可能地借用多媒体,给以视

2、觉与听觉的冲击,加深其直观感受。针对上述学生情况,结合新诗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能够体会诗歌的意象以及用“三美”来分析诗歌。2.过程与方法目标课前学生要收集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课上反复朗读《再别康桥》,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诗歌意境和诗人心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徐志摩真挚热烈的浪漫主义个性,了解作者对母校剑桥大学的一片深情和无限崇敬(三)教学重难点依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1.重点:1、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2、赏析诗中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2.难点:在学习中体会诗人独具特色的意

3、象选择、以及感知诗歌中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理由:“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是“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先生提出的。“三美”的感知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同时,中国古代离别诗不胜枚举,徐志摩作为一名留洋英国的学者,他对中国传统离别诗歌意象的继承和对外国诗歌意象的借鉴必有其独到之处,因此,这也是重点之一。但是如何从诗歌的意象来感知一个诗派的创作理念,即如何从形象思维转换到抽象思维,这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详细分析和引导。二、教法学法(一)教法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

4、进行教学:1、诵读法:自读、范读、齐读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象《再别康桥》这样一首意境很美的诗歌,更需要通过美读去感受诗中的情感、韵味,把握其中的美。在诗歌教学中,诵读应该是重要的一环,反复地诵读作品,在诵读中把握诗的韵味。诵读法既是教法也是学法。2、情境教学法《再别康桥》犹如一幅极富美感的图画,教学中可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励学生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这幅画面立体生动,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深深体会这首诗的意境美、诗意美。还要用富有文学意韵的语言来组织教学,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建立立体可感的视听形象,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课堂氛围。3、小组探究法让学生进行小组分工,以点带面,让全部学生

5、都跟着动起来,在一个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中,教师适度的点拨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课堂预设的生成。(二)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运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1、联想法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形成有形的图画,仔细揣摩、品味、感受诗歌的优美之处,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2、比较法让学生学会将这首诗与其他描写离别诗句进行比较,更好地把握这首诗不同于其他描写离愁别绪诗的特点,从而领会诗中的诗意美。三、教法过程(一)准备阶段在上课前,我主要的准备工作是备好课,找到《再别康桥》的朗诵音频,并尽可能多的掌握有关徐志摩的创作情况和本诗的创作背景及与之相关的材料。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该课,让他们能主动地去

6、查找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二)课堂教学过程课时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任务:1、完成目标——品析“三美”2、落实重点:对诗歌意象的把握。流程:1、导入时播放视听结合的《再别康桥》,让学生视、听、触三觉结合,初步体会诗歌的“三美”和意境之美。2、简要介绍作者及背景。3、朗读课文:首先播放录音,然后找学生试读。设计理由:这样设计让学生再次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并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先听名家诵读,再到自己读,有一个比较,学生会自主地总结诵读的技巧。4、进入重点的分析“对意象的把握”我设计的问题是:全文的意象有哪些?蕴含作者的情感是?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巡堂适当的参与指导,目的在于:①了解讨

7、论进度、正确度②对讨论得比较热烈的小组给予鼓励,对讨论得比较安静的小组给予指导,总之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对讨论结果的设想是:根据前一课《沁园春•长沙》中学到的有关“意象”的知识,从课文中不难找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根据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联系上下文基本上能完成第二个问题。5、过渡到目标一——品析“三美”先总结以上意象都可以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挥手作别云彩图”“河畔金柳倒影图”,然后指出这就是本流派主张的“三美”之一——画面美。进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