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使用中成药的点滴体会

辨证使用中成药的点滴体会

ID:20023051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9

辨证使用中成药的点滴体会_第1页
辨证使用中成药的点滴体会_第2页
辨证使用中成药的点滴体会_第3页
辨证使用中成药的点滴体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辨证使用中成药的点滴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辨证使用中成药的点滴体会【关键词】辨证论治;中成药;探索应用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生产的制剂。其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应用广泛。用于防病治病,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祖国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中成药使用更加广泛。  笔者临床使用中成药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开拓思路,对部分中成药扩大应用范围,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几例,请同行指正。  1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  六神丸为清代名医雷氏所创,由麝香、牛黄、冰片、珍珠

2、、蟾酥、雄黄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为喉科及疮科要药。我们用其治疗带状疱疹,能够减轻疼痛,缩短病程,有显效。用法:取30粒研细,用米醋调成糊状,涂于皮损处,每日3次,至疱疹干涸、结痂后停用。对于溃烂流水者,可将研细的药粉直接撒于患处。一般用药当天可见疼痛减轻、疱疹收敛,多在3~4天后结痂,不再出现新的皮损。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胆火盛,湿热内蕴,外受毒邪而发,六神丸正合其义,米醋助其解毒、收敛之力。自2005年起,笔者用此法治疗40余例,均获效。现举一例:刘xx,男,21岁,学生,2007年10月1

3、5日就诊。右侧乳头下簇状丘疱疹,带状分布,间以正常皮肤,烧灼疼痛,发病3天。嘱以上法治疗,4天后复诊,疱疹结痂,无新皮损出现。  2复方丹参片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  复方丹参片由三七、丹参、冰片等组成,功能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中憋闷、心绞痛。取其活血化瘀止痛作用,用其治急性软组织损伤,效果较好。用法:取本品适量,研碎,用黄酒或温水调为糊状,敷于患处,外用纱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能够迅速消肿止痛。用酒调药,利于药性发挥。但应注意于损伤24小时后应用。举例:王x,男,19岁,学生,2007年5月

4、10日就诊。一天前打篮球时扭伤右足外踝,局部青紫、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经拍片无骨质损伤。用上法为其治疗,三次后消肿,疼痛明显减轻,又敷两次获愈。  3金锁固精丸治疗带下病  带下病有湿毒、脾虚、肾虚之不同。湿毒带下量多粘稠、色黄绿如脓或混浊如米泔、秽臭,常伴阴痒、口苦、小便短赤等湿热症状。脾虚带下色白或淡黄,质稀量多无臭,伴有食少腹胀、神疲乏力等脾虚症状。肾虚带下清冷量多质稀薄无臭,淋漓不断,伴有腰膝痠痛、头晕耳鸣等肾虚症状。肾虚带下病机为素体肾亏或房劳多产,伤及肾气,肾虚不能制约,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带

5、下滑脱不禁。治当补肾益精、固涩止带。此型多病情缠绵,长期服汤药病人不易接受。考虑到金锁固精丸治疗男子肾虚精关不固遗精,病机与肾虚带下相似,根据异病同治的古训,试用于肾虚带下,效果良好。应用本方的主要指征是:带下清稀量多无臭,绵绵不绝,伴腰膝痠软,头晕耳鸣等肾虚表现,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细弱。举例:雷xx,女,37岁,营业员,2004年3月12日初诊。带下清稀量多无味年余,需用卫生护垫,伴有腰痠隐痛,头晕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经多次妇检,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辨证为肾虚带下,治以金锁固精丸,每次9克,早晚空腹服

6、,连服月余,告愈。  4六味地黄丸治疗老年性瘙痒症  此症多与老年人皮脂腺功能减退,皮肤缺乏皮脂滋润及老年人植物神经功能退化等因素有关。本病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患者深受其苦。中医认为,此症多为血虚生风生燥引起。有些患者伴有腰痠腿软、头晕耳鸣、口干舌燥、失眠盗汗等肾阴虚症状,用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润燥,属从本论治,只要患者坚持服用,多能获效。具文献报道,六味地黄丸具有增强雄性激素分泌,减慢皮脂腺萎缩,缓解皮肤干燥的作用。举例:张xx,男75岁,离休干部,2006年10月25日初诊。自述周身瘙痒,冬日加重,夏日减

7、轻10余年。伴有腰痠乏力、口干舌燥、健忘失眠等症。查其皮肤干燥脱屑,有抓痕,无原发皮损,舌红少苔,脉沉细略数。嘱其服用六味地黄丸,每次9克,日两次。同时避免搔抓、洗烫,忌食辛辣刺激食物。连续服用两月,腰痠乏力等症减轻,瘙痒消失,停药。次冬又犯,服用仍有效。  5体会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中医理论的精华。使用中成药应根据中医理论辨证选药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选药。如果将中成药作为化学药使用,不辨证仅靠说明书按病名应用或按药名凭想当然使用,是对中医治病原则的背弃,同时也会降低药物的疗效或无效,甚至产生

8、副作用。对于中成药首先要熟悉它的药物组成和配伍特点,其次,可参考中成药的药理研究结果,在辨证的基础上,遵循“有是证用是药”的原则,探索思考,灵活运用,不局限于说明书所列范围内。中成药的应用要知常达变,而辨证是关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