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第十三讲 轨迹问题

高二(上)第十三讲 轨迹问题

ID:19947117

大小:21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8

高二(上)第十三讲 轨迹问题_第1页
高二(上)第十三讲 轨迹问题_第2页
高二(上)第十三讲 轨迹问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二(上)第十三讲 轨迹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二(上)经典学案高二(上)第十三讲轨迹问题一、画龙点睛轨迹问题是高中数学解析几何部分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重点,特别轨迹方程的求法更是高考的热点;学生必须掌握如何求轨迹(曲线)的方程的方法;下面就轨迹方程的求法作出初步的探讨,以提高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和把握能力1、待定系数法:设出轨迹(曲线)方程的形式,通过方程来确定方程中的系数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2、直译法:解题步骤:(1)适当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设曲线上任意一点M(x,y);(2)根据若题意,写出M具备的条件;(3)根据条件列出方程f(x,y)=0,并化简;(4)扣除不符合条件的点。3、相关点法.若所求轨迹的点随另一

2、点的运动而运动,另一点在有规律的曲线f(x,y)=0上运动。则设轨迹的点P(x,y),有规律的点Q(x,y),利用已知关系求出,代入f(x,y)=04、定义法:由已知条件得知动点的特征,判断出动点的轨迹。适当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求出其方程。5、参数法:如果动点P(x,y)的坐标之间的关系不易找到,可考虑将x,y用一个或几个参数来表示,消去参数得轨迹方程,此法称为参数法。二、典例分析类型一、待定系数法例1:求过原点且与直线及圆外切的圆的方程。变式:已知圆C与轴相切,圆心C在直线上,且直线上截的弦长为,求圆C的方程;类型二、直译法例2:已知圆和点,动点到圆的切线长与的比等于

3、常数,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3高二(上)经典学案PMN变式:如图,圆O1与圆O2的半径都是1,O1O2=4,过动点P分别作圆O1、圆O2的切线PM、PN(M、N分别为切点),使得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类型三、相关点法(代入法)例3:过点引圆的弦交圆于点,求弦中点的轨迹方程;变式1:直线y=x关于直线x=1对称的直线方程是.变式2:已知定点和,点C是圆上一动点,求△的重心G的轨迹方程。类型四、定义法例4.已知圆外一点P,过点P作圆的切线,切点分别为A、B,且,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例5.动圆圆心为M此动圆始终过点F(0,-3)且与直线y-

4、3=0相切,求此动圆心M的轨迹方程。变式1:已知圆C:x+(y-4)=64;圆C:x+(y+4)=4;(1)动圆C与圆C内切,与圆C外切,则动圆C的圆心C的轨迹方程是(2)动圆C与圆C和圆C外切,则动圆C的圆心C的轨迹方程是变式2:已知是直线上的三点,且,圆切直线于点,又过作圆异于的两切线,切点分别为,设两切线交于点,求点的轨迹方程。3高二(上)经典学案类型五、参数法例6.设椭圆方程,过点的直线交椭圆于点,为坐标原点,点满足,当绕点旋转时,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变式:设为直线外一定点,点到直线的距离为1,为直线上的定长线段,且,当在直线上滑动时,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的外心的

5、轨迹方程。三、实战训练1.已知M(-2,0)、N(2,0),|PM|-|PN|=4,则动点P的轨迹是(C)A.双曲线B.双曲线左边一支C.一条射线D.双曲线右边一支2.已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为F1(-,0)、F2(,0),P是此双曲线上的一点,且PF1⊥PF2,

6、PF1

7、·

8、PF2

9、=2,则该双曲线的方程是(C)A.-=1B.-=1C.-y2=1D.x2-=13..经过抛物线的焦点弦的中点轨迹方程是(B)A.B.C.D.4..曲线x2+4y2=4关于点M(3,5)对称的曲线方程为(x-6)2+4(y-10)2=45.动点到点的距离比它到轴的距离多1,那么点的轨迹方程是__

10、x2=4y_6、ABC中,A(2,0),B(0,-2)。(1)若ABC的周长是10,则C点的轨迹方程是(2)若

11、AC

12、+

13、BC

14、=4,则C点的轨迹方程是y=0(-2≤x≤2)7.抛物线上异于坐标原点的两个动点满足,则的重心的轨迹方程为_9x2-3y+2=08已知圆C:x+(y-4)=64;圆C:x+(y+4)=4;(1)动圆C与圆C外切且过点C1,则动圆C的圆心C的轨迹方程是(2)动圆C与直线y=2相切,与圆C外切,则动圆C的圆心C的轨迹方程是x2=-16y9.动圆过定点,且与圆相切,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10.自抛物线y2=2x上任意一点P向其准线l引垂线,垂足为

15、Q,连结顶点O与P的直线和连结焦点F与Q的直线交于R点,求R点的轨迹方程.(y2=-2x2+x.)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