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饲料产业转移需求,创新“动物营养”学科人才培养模式

适应饲料产业转移需求,创新“动物营养”学科人才培养模式

ID:19907926

大小:5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07

适应饲料产业转移需求,创新“动物营养”学科人才培养模式_第1页
适应饲料产业转移需求,创新“动物营养”学科人才培养模式_第2页
适应饲料产业转移需求,创新“动物营养”学科人才培养模式_第3页
适应饲料产业转移需求,创新“动物营养”学科人才培养模式_第4页
适应饲料产业转移需求,创新“动物营养”学科人才培养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适应饲料产业转移需求,创新“动物营养”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适应饲料产业转移需求,创新“动物营养”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摘要:广东省在目前饲料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人才需求的转移,凸显出专业和课程设置、就业引导等培养模式的不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产业转移的关键之一。建立“导师研究生本科生”团队式“动物营养”学科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动物营养”专业思想、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启发创新意识、扩展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其服务产业转移的潜能。  关键词:广东省“动物营养”学科饲料产业转移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广东省处于全面转入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一系列发展难题,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珠三角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

2、二是经过三十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珠三角地区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三是珠三角人口的密集导致城市压力负荷过大,同时粤北、粤西等欠发达地区人口的过量流失对这些地区,尤其是这些地区的农村带来了很大的社会安定问题。基于上述原因,广东省政府于2005年推出了《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部署产业转移大行动,明确了粤北和粤西地区是畜牧业、包括饲料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对象。2008年5月24日,广东省作出《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强调实施“双转移”战略是改善发展环境、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饲料产业转移的关键是劳动力,尤其是高层次人才

3、的转移。  一、广东省“动物营养学”人才分布及存在的矛盾  广东省饲料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广东饲料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广东省饲料企业从业人员总数达33052人,企业职工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为10134人,硕士以上学历共856人,博士190人,占全国饲料业博士学历(1401人)总数的13.6%,硕士666人,占全国饲料业硕士学历(4734人)总数的14%。其中主要包括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及佛山科技学院等,每年培养饲料产业专业人才200—250人,其中本科130—160人、硕士60—80人、博士10—15人。但是毕业去向主要分布在

4、东部沿海,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占60%—75%,尤其是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珠三角地区就业比例占80%以上。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珠三角地区对毕业生的需求目前还比较旺盛,就业机会相对较多,且待遇较高,另一方面是毕业生在珠三角地区能学到较先进的技术,个人发展空间较广阔。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在广东仍相对落后,经济环境远远比不上珠三角地区,所以,即使用人单位为我校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应聘者也寥寥无几。不容忽视的是,这几年正值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基地发展很快,对人才的需求很旺盛,发展前景很是乐观。  饲料产业转移和畜牧业国际化发展趋势对高等农业院校动

5、物营养学科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所以,我们应当积极应对,将如何培养适应饲料产业转移的人才这一问题提到日程上来。  二、广东省“动物营养”学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专业设置过窄过专。  本科教育目标的定位基于一种“专业—行业对口”的意识上,把培养“窄深型”、“处方式”的所谓“专家”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较窄,创造能力较差,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变“窄深专家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人才需要面向基层,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线;畜牧业生产的产业化和国际化要求培养复合型人才,不仅具备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知识,更要具有动物医学,企业经营管

6、理、市场营销、市场开拓与售后技术服务等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  注重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使得毕业后学生的动手能力不高,实践经验不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弱,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3.对学生就业的引导有待加强。  目前学生就业地域高度集中在以珠三角为主。这种现状急需改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以饲料产业转移为导向,树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我校动物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模式,以培养适应产业转移和国际竞争需要的畜牧业人才。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敬业精神、吃苦精神与实践精神,培养适应饲料产业转

7、移需要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三、建立“导师研究生本科生”团队式“动物营养”学科人才创新培养模式  建立本科生的导师制,把本科生、研究生、导师组合成各个方向的小团队。组团之后,关键是增强学生团队意识、主人翁意识、归属感。让“动物营养”专业学生内心深处感受到:这个团队是我的团队,我是这个团队不可分割的一分子,这个团队不只是人生的一个临时停靠站,而是一辈子陪伴自己成长和发展的根据地;个人的进步关系到团队的发展、团队的发展,反过来影响个人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学生有了对这个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