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病诊疗常规课件

面瘫病诊疗常规课件

ID:19901795

大小:894.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07

面瘫病诊疗常规课件_第1页
面瘫病诊疗常规课件_第2页
面瘫病诊疗常规课件_第3页
面瘫病诊疗常规课件_第4页
面瘫病诊疗常规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面瘫病诊疗常规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面瘫病诊疗常规主讲人:岳进面瘫病诊断中医诊断: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又称为“口眼斜”。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为多。西医诊断:周围性面瘫是颞骨内面神经炎症所致,包括:贝尔氏面瘫Hunt氏综合症、瞬目-下颌综合症、中耳炎、中耳术后、腮腺术后、颞骨骨折、婴儿产道压迫等所致的面瘫。面瘫发病有以下特点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歪斜。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

2、/3味觉丧失。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脑CT、MRI检查正常。面瘫西医分期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一面肌连带运动出现)。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面瘫中医分型风寒袭络证: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苔薄白,脉浮紧。风热袭络证: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风痰阻络证: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发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目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面瘫西医急性期治

3、疗方案减轻水肿,降低神经压迫。抗炎、改善循环。神经保护剂。内科综合支持治疗、对症治疗。常用药物有:七叶皂甙钠、胞二磷胆碱、脑蛋白水解物、依达拉奉、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地塞米松及强的松等。朱琏针灸治疗方案主穴:听会、下关、牵正、翳风、风池。a.额纹消失或变浅:阳白;b.不能闭眼:鱼腰、攒竹、丝竹空、太阳、瞳子髎;c.鼻翼无运动、鼻唇沟变浅:四白、迎香、巨髎;d.口角无运动、鼓腮漏气:颊车、地仓、禾髎、颧髎;e.人中沟歪斜:人中、承浆;f.颈项酸痛:新设、大杼、风门、天柱;g.四肢配穴:合谷、太冲、外关、足三里。新设位置

4、:风池穴直下,第四颈椎旁开约3.3cm,斜方肌外侧凹陷处针法操作面部穴位用朱琏的兴奋法二型手法,刺入捻进法进针,进针后进行较短促的浅刺、轻刺,速度较快,刺激强度较强,患者有胀而舒适的感觉,或短时间的麻、触电样感觉。留针5分钟,每2分钟行针1次,迅速抖出法起针。躯干和四肢穴位用朱琏抑制法二型手法,缓慢捻进法进针,进针后将针逐渐深入并寻找感觉,病人有局部或放散性的酸、胀、麻感觉后给予留针15分钟,期间行针1次,轻捻提出法起针。配合其他疗法TDP红外线艾灸:起针后,取面部1-3穴雀啄灸30-50下,每天1次,每周5次。电针:

5、急性期2-5min/次,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可适当延长15-20min/次。拔火罐:运用闪罐法,3-4罐/次。敷贴:选取面部2-4穴进行。熨烫:运用药物干包进行患侧面部熨烫。中医护理鼓励患者自行康复锻炼。起居有常生活有节,注意保暖,避免紧张劳累,保持良好睡眠,适当参加娱乐活动。饮食:注意定时定量,少食多餐,清淡饮食。加强情志护理,多关心病人,了解病人的思想状况,因人制宜实施心理护理,解开病人的心中郁结,耐心的向病人解释,尤其强调要心平气和,保持良好心态,只有心平气和才有利于疾病康复。后遗症期注意嘱患者坚持针灸,坚持康复锻炼

6、。要以灸法为主,可用隔姜灸,或直接艾炷灸,以莲子大小,每次5-10壮,每天1-2次。视患者情况,适当配合刺络放血、梅花针、穴位埋线、穴位注射,并加强中药熨烫。康复治疗中医推拿治疗:依据辩证论治原则,根据面神经缺损程度和状态进行中医按摩循经治疗,可使用不同手法治疗。康复训练:进行规范康复训练,主要告诉患者进行自我功能训练,包括额肌训练、面肌训练等。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针灸康复科中药常用方剂风寒袭络: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炙麻黄6g,熟附子6g,细辛3g,荆芥10g,防风10g,白芷10g,藁本10g,桂枝6g,甘草6g等。风

7、热袭络:大秦艽汤加减。秦艽15g,当归10g,蝉蜕6g,赤白芍15g,金银花10g,连翘10g,防风10g,板蓝根10g,地龙15g,生地10g,石膏30g中药常用方剂风痰阻络:牵正散加减。白附子6g,白芥子5g,僵蚕3g,全蝎3g,防风10g,白芷10g,天麻8g,胆南星5g,陈皮10g等。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党参15g,鸡血藤15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6g,地龙15g,全蝎3g,僵蚕3g。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针灸康复科熨烫常用方剂桂枝30g,虎杖15g,大黄15g,

8、泽兰15g,没药15g,防风15g,鸡血藤15g,生盐250g。适用于风寒证及气虚血瘀证患者,炒热布包外用熨烫。注意控制温度,适宜温度为60-85℃,以患侧面部皮肤潮红为度,避免烫伤皮肤。谢谢!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