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新生儿临床合理用药

早产儿、新生儿临床合理用药

ID:19900144

大小:436.0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8-10-07

早产儿、新生儿临床合理用药_第1页
早产儿、新生儿临床合理用药_第2页
早产儿、新生儿临床合理用药_第3页
早产儿、新生儿临床合理用药_第4页
早产儿、新生儿临床合理用药_第5页
资源描述:

《早产儿、新生儿临床合理用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早产儿、新生儿感染的合理用药张兰1.早产儿及新生儿的药代动力学特点1.1吸收:除药物理化性质外,与给药的途径密切相关1.1.1口服给药:对早产儿和早期新生儿不太适合,因为:(l)早产儿出生后lw内几乎没有胃酸分泌,新生儿初生时胃液pH接近中性,第2天之内有短暂下降,以后再度回升至中性,所以胃内缺乏必要的酸度;(2)胃排空延迟易使药物到达肠道的时间较长;(3)胃食道反流常见;(4)脂肪吸收不良,对脂溶性药物的肠道吸收有影响。1.早产儿及新生儿的药代动力学特点1.1.2肌肉注射、皮下注射或皮肤外用药药物吸收的多少取决于局部血液灌注和药物沉积面积早产儿和新生儿有以下不足:(l)肌肉组织

2、少、局部血液灌注不足,特别是在缺氧、低体温或休克时;(2)由于肌肉组织少,预期注射到肌肉的药物可能进人皮下;(3)对小早产儿肌肉注射可导致局部硬结或脓肿、储库效应;(4)皮肤角质层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有些药物经皮肤粘膜吸收迅速且过多,可发生中毒反应(如硼酸、类固醇激素等)1.早产儿及新生儿的药代动力学特点1.1.3静脉注射对早产儿及新生儿是最好的给药途径,但应注意:(l)最好用微量泵;(2)用脐血管要小心,脐静脉、脐动脉给药有分别引起肝坏死、肢体或肾坏死的危险。1.早产儿及新生儿的药代动力学特点1.2分布:药物从血液循环进入各种体液、器官和组织。注意以下特点:1.2.1体液因素

3、:新生儿体液占体重的比例高(达80%),早产儿更高,使水溶性药物在细胞外液中容易稀释,浓度较低。1.2.2脂肪因素:新生儿脂肪含量低,早产儿仅占体重的1%一3%,足月儿占12%一15%,脂溶性药物(如地高辛)不能与之充分结合,使血中游离药物浓度升高。1.早产儿及新生儿的药代动力学特点1.2.3血浆白蛋白因素:(l)与药物联结力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血浆白蛋白产生不足,并且以胎儿白蛋白为主。在血药浓度不变的情况下,游离药物浓度增加使药性增强但半衰期缩短。对成人和年长儿是治疗范围的总血药浓度,在早产儿则可能已处于中毒范围。(2)影响联结的因素:①胆红素浓度较高,血pH值较低,降低联结

4、,容易药物中毒。②白蛋白受体竞争,如有机阴离子药(磺胺类、吲哚美辛等)的不当应用可使游离胆红素增多造成核黄疽。1.早产儿及新生儿的药代动力学特点1.3代谢药物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过程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早产儿及新生儿的特点:(l)新生儿肝细胞微粒体中细胞色素P-450总量仅为成人的一半,对茶碱、咖啡因、地西泮、苯巴比妥等水解清除率低,半衰期明显延长;(2)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等活性低,氯霉素可致“灰婴综合征”,通过该途径代谢的药物还有吗啡、对乙酰氨基酚等;(3)酶诱导剂的应用,几天以后某些药物使用常规剂量,药效可能降低。1.早产儿及新生儿的药代动力学特点1.4排泄药物主要从肾

5、脏排泄,其次从肠道、胆道和肺排出。早产儿、新生儿药物排泄有以下特点:(l)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低,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均不足成人的40%,早产儿更低,lw后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出现球管不平衡现象并且持续几个月。主要从肾脏排泄的药物有抗生素、地高辛等,对早产儿及新生儿易在体内蓄积中毒,所以一般来说,日龄越小,出生体重越轻,药物半衰期越长。

6、群的常见药代动力学资料缺乏;(2)新生儿的药物毒性反应高:新生儿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儿童及成人为6%一17%;(3)新生儿需监测的药物:治疗量与中毒量比较接近的药物(苯巴比妥、茶碱、地高辛等),毒性较大的药物(氨基糖甙类)。3.新生儿常见感染病原菌构成情况3.1新生儿院内外细菌感染的病原菌构成情况院外感染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中革兰阳性球菌以其他葡萄球菌为主,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球菌、链球菌,。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多见,其次是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其他假单胞菌属、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雷、其他革兰阴性菌。院内感染病原菌:革兰阴性菌中克雷伯菌属多见,其他有大

7、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属、其他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球菌中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其他次有其他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球菌、链球菌属3.新生儿常见感染病原菌构成情况3.2新生儿败血症细菌构成情况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75%左右。其中其他葡萄球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多见75%以上,其次是其他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中克雷伯菌属占30%左右,其次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其他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其他革兰阴性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条件致病菌仍是新生儿败血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