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讲稿课件_1

眩晕讲稿课件_1

ID:19878546

大小:16.62 MB

页数:80页

时间:2018-10-07

眩晕讲稿课件_1_第1页
眩晕讲稿课件_1_第2页
眩晕讲稿课件_1_第3页
眩晕讲稿课件_1_第4页
眩晕讲稿课件_1_第5页
资源描述:

《眩晕讲稿课件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眩晕、头晕郑州大学附二院神经内科李建章一慨念眩晕是一种运动幻觉,是由于前庭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人体空间定向障碍和平衡功能失调所致。表现为突发性自身或(和)外物的旋转、飘移、浮沉或翻滚感,可伴有恶性、呕吐、眼震、耳鸣及站立不稳感,常见于前庭半规管病变头晕常为间断性或持续性头重脚轻和摇晃不稳感,多在行走、站立、起坐中感知,可分为眼性头晕、深感觉性头晕、小脑性头晕等①眼性头晕:系视力障碍所致,睁眼时加重,闭眼后缓解或消失。多由屈光不正(最常见)、视网膜黄斑病变和各种先天性眼病等导致的视力障碍、以及眼外肌麻痹等所致。

2、②深感觉性头晕:为深感觉障碍所致,于行、立中出现,闭眼和暗处加重,睁眼和亮处减轻(因视力能代偿),坐卧后消失。伴有肢体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和深感觉减退或消失等神经体征。系由脊髓后索或下肢周围感觉神经病变等所致③小脑性头晕:因小脑性共济失调所致,于行立中出现,坐卧后消失,睁闭眼无影响(因视力不能代偿)。伴有肢体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和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小脑体征头昏常为持续性头脑昏昏沉沉不清晰感,多伴有头重、头闷、头胀、健忘、乏力和其他神经症或慢性躯体症状,劳累时加重,多由神经衰弱或慢性躯体性疾病引起常见眩晕病的病

3、因2000年法国Doupet报告5535例成人458例儿童壶腹嵴顶结石病34.3%5%脑干及小脑病变7%10.7%梅尼埃病6%左右2.6%前庭神经元炎6%左右13.3%■病变部位:前庭感受器(迷路)、前庭神经■眩晕特点:常突然发生,程度严重,视物或自身旋转感、倾倒发作时间较短,数分至数日■植物神经症状明显,常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动过缓等,但意识清耳蜗症状可有伴耳聋或耳鸣等■脑干、小脑、皮层中枢■眩晕感较轻,摇晃不稳感,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周或数月(眩晕性癫痫除外,为发作性,仅数秒至数分)伴植物神经

4、症状较轻和较少,可伴意识障碍少见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眼震:多为水平性或兼旋转性眼震,强度与眩晕程度一致,慢相向病灶侧昂百氏征阳性,向病灶侧倾倒倾倒方向、眼震慢相方向及过指试验偏移方向三者一致■前庭功能试验:减弱或消失,偶过敏神经体征:无或仅有听力改变脑脊液、脑电图、头影像学等检查无异常眼震桥脑和小脑常为水平性或水平旋转性延髓旋转性中脑垂直性中脑以上病变眼震少见眩晕可持续存在,缓解期仍可见,眼震与眩晕程度不一致,慢相向病灶对侧倾倒方向、眼震慢相方向及过指试验偏移方向三者不一致前庭功能试验大多正常,或

5、呈分离现象(如有眩晕及眼震但无植物神经症状)可有脑干、小脑及颞顶叶损害体征脑脊液、脑电图、头影像学、椎基底动脉血管成像等检查可有异常前庭系统性眩晕(周围及中枢)特点1)真性眩晕(前庭周围性病变)单纯眩晕(不伴耳症状)者:壶腹嵴顶耳石症;前庭神经元炎眩晕+听力障碍者:梅尼埃病及其它耳源性眩晕病2)假性眩晕(中枢性病变)眩晕+颅神经:颅底病变眩晕+颅神经及/或长束损害者:脑干病变,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眩晕+平衡障碍:小脑病变小脑病变眩晕+大脑功能障碍:皮层中枢刺激症状:眩晕性癫痫;偏头痛性眩晕抑制性症状:神经

6、功能障碍综合征梅尼埃病(耳聋+眩晕):占耳源性眩晕的66%1,机制:不清,可能为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致迷路动脉痉挛,迷路内淋巴液产生过多或吸收障碍,使迷路内淋巴积水和压力增高,导致内耳前庭末梢器缺氧及耳蜗毛细胞变性2,症状以发作性眩晕、慢性进行性耳聋或耳鸣为特征(前庭+耳蜗)发作性,一次持续数h或几天,数日数月发作1次,也可1日数次眩晕,符合前庭周围性眩晕发作时伴有明显植物神经症状有耳蜗症状:耳胀满感,耳聋(多为单侧)、耳鸣(多数在眩晕发作前已有,发作时加重,初为低调吹风声或流水声,久之转为高调蝉鸣或汽笛声)

7、,且随发作进行性加重多有复听(患耳健耳对同一纯音感觉声调不同)和响度重振(怕闹声)耳蜗电图负总和电位与动作电位之比(-SP/AP)>0.4有助确诊检查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位置性眩晕(单纯眩晕)当头部处于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短暂性眩晕,可伴眼球震颤及恶心呕吐出汗等周围性位置性眩晕,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颈椎病也属中枢性,较常见中枢位置性眩晕,包括第四脑室肿瘤或囊虫等,少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系由多种病因引起内耳迷路耳石病变,是一种常见病一般为单侧发病,而双侧均受累者约占15%~17%,女性发病率高以后半规管耳石

8、病多见(占28%)次为水平半规管(占21%)少数为上半规管(占13%)该病的累计患病率为2.4%1年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18~39岁年龄组为0.5%60岁以上年龄组为3.4%80岁以上人群的累计患病率达10%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机制不清主要是由于耳石从椭圆囊中脱落并游离在内淋巴中。游离的耳石受重力的影响在内淋巴中移动,带动内淋巴流动,使壶腹嵴发生位移,刺激前庭神经,产生眩晕椭圆囊自发性变性,耳石自囊斑上脱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