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870567
大小:9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6
《《有人》共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目标: 1、深入思考诗歌的深刻内涵; 2、体会诗歌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 3、诵读作品体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哲理性思考。 教学重点: 1、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2、体会诗歌中多重对比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建议: 《有的人》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这首诗不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在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对比中,阐扬了某种人生哲理。诗歌融情于理,并采用了多重对比的方法,颇具意味。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诗歌的特点加以点拨,并在诵读的基础上领会。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指导: 1、阅
2、读巴金的作品:《忆鲁迅先生》(《1949—1979散文特写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熟读臧克家的诗《有的人》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 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的大诗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他曾以不可遏制的激情,投身于抗日战争,他的作品像火焰一样点燃了人们的爱国热情;解放战争时期,他创作了大量政治讽刺诗,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有的人》是他这类诗中的代表作。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
3、世13周年而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 二、导读 1、学生自由诵读,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2、教师配乐朗诵全诗(要求学生标出诗中对比句)。 3、明确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全体学生齐读诗歌。多次感受,感知 三、导学 1、这首诗的小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请大家快速默读全诗,看一看诗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 2、同桌互相交流、相互补充。 3、有感情朗读。(注意爱憎情感的表达) 4、讨论以下问题: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句中两个“死”字、两个“活”字的含义有何
4、不同? 点拨:前一个“活”是指“肉体的生存”,后一个“活”是指“精神的永存”;前一个“死”是指“精神死亡”,后一个“死”是指“生命结束”。 2)“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使你联想到了什么? 点拨:“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当牛马”,使读者联想起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想起他“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和血”的话,感受到鲁迅对人民的爱的执着。 3)“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表现出一种什么精神?怎样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点拨:“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能唤起我们读鲁迅《野草
5、题辞》时的激动。“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会使我们联想起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境。 5、上面提到的那些诗句已经写出了对鲁迅的纪念,如果就以此成篇行吗?诗中为何要给我们刻画另一类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6、这首诗是从哪几方面将两种人进行对比的?(学生讨论,教师归纳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适时总结归纳) 7、分组朗读(一组同学读每节诗的前两行,另一组同学读每节诗的后两行),再次体会对比的作用。 8、讨论:把这首诗的题目改为《鲁迅赞》或《纪念鲁迅》好不好?为什么? 点拨:以《有的人》为题更含蓄,
6、更为重要的是以《有的人》为题,大大扩大的诗歌的思想内涵,使诗歌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 四、小结 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完全取决于对人民的态度,造福人民的人永生,压迫人民的人速朽。这种人生观念在诗人心底是深刻的,早在1936年鲁迅逝世时,他就写过这样的诗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喇叭的喉咙——吊鲁迅先生》) 五、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并自制录音带,条件允许的话,尽可能采用配乐朗诵的形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 臧克家的诗是酝于抒情之中的诗的哲学,是哲学的诗。闻一多曾下过一个精辟结论,“克
7、家的诗,没有一首不具有一种极顶真的生活的意义”。这“极顶真”正是来自诗人观照生活本质,把握生活本质的哲理性结论。《有的人》是响遍祖国大地的名著力作。这首诗把人生伟大与丑恶论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诗文又是那么潇潇洒洒,句句都镌刻在人们心间,以哲理的力量毫不容情地道出人生真谛。 二、导读 1、学生自由诵读,形成整体印象。 2、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朗诵的节奏和爱憎情感。 3、同桌互读,要求学生对同桌的朗读进行简单的评价。 三、导学 1、请同学注意这首诗的副标题,从诗中找到与其相照应的语句,并联系鲁迅的创作说明根
8、据。 1)“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2)“情愿作野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