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古诗鉴赏讲座

2016高考古诗鉴赏讲座

ID:19869351

大小:1.70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0-07

2016高考古诗鉴赏讲座_第1页
2016高考古诗鉴赏讲座_第2页
2016高考古诗鉴赏讲座_第3页
2016高考古诗鉴赏讲座_第4页
2016高考古诗鉴赏讲座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高考古诗鉴赏讲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安徽2016年新课标高考合肥一中 汪梅林2015-10古诗鉴赏命题解读考纲点击《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能力层级:D)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要把握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就是要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特点。主要考查“炼字”“炼句”和整体语言特色。(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如何运用的,达到了什么效果。(4)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①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

2、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③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要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就乱下结论,对有些作品还要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对作者的观点态度更要站在一个高度,分析评价要中肯,要就诗论诗,实事求是,具体分析。④命题特点:所设的考点一般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其情感基调的把握,对其社会意义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评判,一

3、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考纲点击2013至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2013宋词陆游《鹊桥仙》命题立意:内容及情感、用典及寓意。宋诗朱熹《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命题立意:意象及表现手法、局部内容及情感2014宋词无名氏《阮郎归》命题立意:景物描写作用(奠定感情基调),局部情感唐韦庄《含山店梦觉作》+宋郭震《宿渔家》命题立意:关于第一首诗中情感的表现手法(虚实相生)关于两首诗相同意象在不同场景中所寄寓的情感的比较品读2013至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2015唐诗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命题立意:景物描

4、写角度(想象),局部情感与整体情感(提升格调)。唐诗韩偓《残春旅舍》命题立意:赏析颔联的“巧”,局部情感附:安徽卷古代诗歌鉴赏2013年唐韦应物《秋斋独坐》+金赵秉文《和韦苏州<秋斋独坐>》命题立意:心境异同、修辞方法(比喻、借代)2014年南宋马子严《阮郎归西湖春暮》命题立意:动作神态与人物情感、点面结合。2015年唐杜甫《月圆》命题立意:概括画面内容、虚实结合。特点:选材与全国新课标卷无异,对于艺术技巧和名词术语则要求更为专业、具体、明确。命题看台(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2013安徽卷)同:孤独。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

5、静中体现中恬淡自适的情怀。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点拨:从心境来看,“孤独”是他们情感的共同的地方。但由于选择的意象不同,所塑造的意境也不尽相同,前者恬淡自适,后者孤独清冷。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金】招兵问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

6、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鲁木齐。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尾联表达了作者

7、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点染,本来是指书画家挥笔作书作画。尔后,画家即以此作为笔法——点染、设色;继而文艺理论家引以概括词的此种表现手法,并将“点”与“染”分开说,而引词以证之。如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就谈到:“词有点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刘熙载之所谓“点”,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