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后现代与历史学

第5讲 后现代与历史学

ID:19856529

大小:196.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10-06

第5讲 后现代与历史学_第1页
第5讲 后现代与历史学_第2页
第5讲 后现代与历史学_第3页
第5讲 后现代与历史学_第4页
第5讲 后现代与历史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5讲 后现代与历史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讲后现代主义思潮 与历史学研究一、什么是后现代主义1,后现代主义的起源2,后现代社会3,后现代主义4、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流派1、后现代主义的起源后现代(postmodern):1870年,切帕曼后现代人:1917年,(德)R·潘维兹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1934年,F·奥尼斯后现代社会:1947年,汤因比后工业社会:1973年,丹尼尔·贝尔后现代文化:1979年,J·F·利奥塔2、后现代社会现代社会:17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1875年以来的全球化时代.汤因比《

2、历史研究》.后工业社会: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3、后现代主义思潮现代文化:启蒙运动、文艺复兴以来的现代文化;理性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科学主义、客观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对现代社会文化的批判与反省的文化思潮,否定启蒙运动以来西方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和价值观;形成于20世纪60、7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反现代传统的哲学文化思潮,批判、解构现代主义的文化理论。如反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客观主义、一元论、决定论、

3、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人类中心主义……4、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流派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法)福柯、德里达、罗兰·巴尔特、利奥塔。新实用主义:(美国)贝尔、库恩、罗蒂法兰克福学派:(德)海德格尔、马尔库塞、维特根斯坦。后殖民主义:萨义德“文化帝国主义”其他:海登·怀特、詹明信、格里芬……二、话语理论与福柯的“知识考古学”福柯(1926--1984),毕业于巴黎高师、巴黎大学心理病理学博士,197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院士,代表作品有《疯狂与文明》、《词与物》、《知识考古学》、《监视与惩罚》、《性史》等。德里达(193

4、0—2004),法国语言哲学家,著作有:《文字语言学》、《说话与现象》、《书写与区分》、《人的目的》等。1,话语理论:起源:话语理论来源于语言学分支中的语义学。传统语义学研究人类语言的意义、语言实践及个人表达方式。话语:后结构主义的话语理论所说的“话语”不是指单个人的语言,而是一种隐藏在人们语言、意识之下,暗中支配各个群体不同的言语、思想、行为方式的潜在逻辑。话语理论:就是研究人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与社会环境下,决定人们该说什么、怎样说才合理的潜在制约机制。其中特别注重“语言”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文本:话语研

5、究的对象是文本。文本的自立性:文本一旦形成,就脱离了与作者的关系,文本并不表现作者所想表达的意图、思想,而是具有自身逻辑性的文字;文本意义的多重性:文本所指意义是不固定的,具有多向性,人们可以不同方式解读。话语权力:文本知识形成中受到话语“权力”的压制,这些“权力”有三种形式:言语禁忌、理性原则、真理意志。话语理论是研究知识形成过程中话语“权力”对语言、知识形成的制约与控制过程。文本研究就是揭示话语形成过程中“话语权力”的制约机制。2,知识考古学文本主义知识观:客观发生的“历史”是杳不可迹的,真实存在的历史唯

6、有“历史文本”;历史研究并非研究过去存在过的现实历史,而是研究历史留存下来的历史文本(史料)。文本话语分析:历史研究就是解读各种历史文本,对文本的解读就是分析话语权力运动的过程,对话语运动的分析即是对历史的研究。知识的解构:任何现代知识都是话语权势冲突下形成的话语集群。西方所谓科学、哲学、宗教、法律文本或知识,都是历史沿革下来的庞杂话语集群,他们在话语权力相互冲突下,经过不断剔除、混淆、积淀,形成不同专业的话语系统,他们在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掺杂主观意志,留下权力干涉的痕迹。知识考古方法:知识考古的过程,就是

7、揭示知识形成过程中,各种伪科学、前科学、和意识形态浓厚的社会科学“权力话语”对知识形成的影响,说明历史文本赖以生成的“话语形式”运动的过程。考古学是一门关于“人们说过哪些话、怎么说才算是知识或真理”的历史学科。3、“反历史主义”:质疑历史客观主义。认为真实存在的历史只有“文本”,客观的历史是不可知的。颠覆理性主义历史观。如历史连续性、阶段进化与终极目的观念。认为历史是零碎的片段,并无内在的逻辑性,也不是按理性原则发展的,历史没有任何目的、意义。三、海登·怀特:《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怀特(1928-

8、-),当代美国思想史家、历史哲学家、文学批评家。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教授。著有《元史学》、《话语的比喻》、《形式的内容》、《比喻实在论》等。怀特的“历史诗学”理论1、历史即“文本”:否定历史本体的存在,“不可能有‘真正的历史’。”历史认识的对象只有“文本”,即历史著述,或史料。2、历史文本是“诗意的想像”:历史文本是按比喻(隐喻、转喻、提喻、讽喻)的修辞原则写作的“主体化的历史”,四种写史模式(喜剧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