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828278
大小:6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06
《深层开发民族文化 丰富语文课程教学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深层开发民族文化丰富语文课程教学刘忠义摘 要:在我国新课程的改革中,特别是语文课程的文化构建,除了创新文化的探究外,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开发也已成为新亮点。语文课程如何吸纳民族文化,利用好民族文化,不仅关乎着民族文传承的大事,也直接影响着有中国特色的语文课程建设,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词:民族文化资源课程文化经典文本语文教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我国语文教学的改革问题备受关注。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需要,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着基础性、理论性、实践性的探讨和
2、研究,可谓硕果累累,成绩卓著。但美中不足的是关于民族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相关研究甚少。从本质上讲,任何课程体系的建立都与国家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因素相联系。其中,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土壤,也是学科课程建设的根本依据。正如我国著名民族学专家陈勤建教授所述:“我们民族文化的DNA,存在于民族、民间文化之中”。语文课程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要寻求语文教学方法的新路子,谋求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就要深层开发民族文化,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语文课程教学。一、利用民族文化
3、资源充实语文课程的理性思考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学术界对“高雅文化”(也叫精英文化)的偏爱,导致民族文化资源未能有效地在课程教学中开发和运用。教师在教学中因喜爱挖掘“经典文本”中“高雅文化”的一面,而常常忽视民族文化。这种不足容易使课程文化受到局限。学生因看不到文化的渊源,不懂得文化的成因。其实,无论是“经典文化”还是语文课程内容的设置,民族文化都广泛运用于其中。(一)民族文化是文化之源,民族文化乃是语文课程文化之根鲁迅先生认为:“歌、诗、词、曲,我以为民间物,文人取而为已有”。日本著名学者直江广治也认
4、为,文化是一个复合概念,分为“表层文化”与“地层文化”,而真正的文化是两者的结合。从课程文化角度看,语文课程既是“语文”的,又是“文化”的。文化的源流表明,民族文化本身是社会文化的集成,它含盖着政治的、经济的、人文的文化范畴。语文课程作为具体文化载体的一部分,同样也要反映不同时期、不同社会、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文化特点。不容置疑,语文课程中的任何一篇课文,都必然留下时代背景的、作者个人创作意图的痕迹。通俗地说,作品是具体人的成果,而具体人又是社会的、民族的,其表达的方式中总会浸透着民族文化的因素。因
5、此,换一个角度表述,语文课程的内涵结构也是民族文化的集成。依此推论,语文课程的教学,必须着意挖掘民族文化。(二)民族文化是解读语文课程的把手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如果单一地以经典的、现代新意识的方式来评析、解读“高雅文化”文本,容易导致学生对民族文化认知的误解,使学生在读解经典文本时流于其表而不知其源,对名著的“精义”所在,感到触摸难及,不能体悟。反之从民族文化视角来解读“高雅文化”,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审美标准再加与民族文化的天然情缘,认知和情感的相近,更能深刻地品味到原汁原味的“高雅文化”。例如:我
6、国古今大手笔名著──曹雪芹的《红楼梦》、鲁迅的《阿Q正传》、《祝福》、《药》、老舍的《茶馆》、沈从文的《边城》等,作品涉及大量平凡的民族生活相描写,要真正读懂这些作品,只有从地域特点的民族生活相描写中,来分析人物艺术形象,揭示人性本质,拓展主题思想,从而才会领会到中国人民独特的形象性格、风貌气派。(三)民族文化是语文课程教育性的重要载体“民族文化资源是教育培养学生,热爱自己民族文化最好的素材,开掘和运用民族文化资源,才能让教育在多元文化冲击环境中保持自己的本土文化,在强势文化入侵背景中永不丧失自己的
7、文化精髓。只有这样,在全球一体化大环境中,才不必担忧学校会培养出一批批的丧失传统文化的“香蕉人”。语文课程教学除了让学生获得语言文字表达技能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语文知识的传授,既让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同时又让学生受到民族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可见,开发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能更好的充实语文课程文化,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深切关注和思考,陶冶情操,提高审视历史和现实的睿智及洞见力。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融铸语文课程文化(一)借助民风民族解读经典文本例谈现实社会中,一些人对民族嗤之以鼻,或用猎奇的眼光看待民族,认为这
8、是原始文化的残存,而不懂得它正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生命所在。很多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常常因为不懂“民族”而误解文学作品,甚至违背作者创作初衷,使教学适得其反。以鲁迅的小说《祝福》为例;题目《祝福》是一则地域性十分浓郁的古老习俗的名篇。在实际教学中,常常有教师将其理解为普通话里的“祝福”,亦即祝愿之意。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曲解。其实,“祝福”是我国以绍兴地区为中心的古越地区所特有的年终请福神、献福礼的民间习俗。清范寅《越谚》卷“风俗”项下云:“作福,岁暮谢年,祭神祖,名此。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