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803989
大小:69.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06
《《外国文学》课程具体教学内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外国文学》课程具体教学内容第一章 古代希腊罗马文学(5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一般性地了解古代希腊罗马文学概况,重点掌握荷马史诗和希腊戏剧。 第一节 概述 古代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史的开端。希腊文学的发展过程。 氏族公社瓦解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文学(神话和史诗);希腊神话的内容和主要特点。奴隶制城邦国家形成时期的文学(抒情诗和动物故事);“古典时期”的文学(戏剧及文艺理论);“希腊化”时期的文学(“新喜剧”)。 古代罗马文学在继承和模仿古代希腊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罗马文学的发展过程。 共和国兴盛时期的文学(罗马戏剧); 共和国
2、晚期和奥古斯都时期(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维吉尔和他的史诗《埃涅阿斯纪》);帝国时期的罗马文学走向衰落。古代罗马文学是古希腊文学与欧洲近代文学之间的桥梁。 第二节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奥德修纪》)的形成过程。史诗的内容。史诗对“荷马时代”希腊社会生活的反映。 史诗的人物形象和思想。 史诗的结构技巧和艺术特色。史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三节 古希腊戏剧 古希腊悲剧的起源和发展。悲剧的演出形式和基本特点。 “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形象分析。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剧中的命运观念。俄狄浦斯形象分析。剧本的结构艺术
3、。 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美狄亚形象分析。剧本的心理刻画。 古希腊喜剧的起源与发展。“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和他的代表作《阿卡奈人》。第二章 中世纪欧洲文学(3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一般性地了解中世纪欧洲文学概况。英雄史诗作为次重点掌握,重点掌握但丁的《神曲》。 第一节 概述 基督教对中世纪文化教育的垄断和它对文学的影响。教会文学的内容和特点。英雄史诗及民间谣曲:《贝奥武甫》、《罗兰之歌》、《熙德之歌》、《尼卜龙根之歌》、《伊戈尔远征记》、《罗宾汉谣曲》。 骑士文学。骑士抒情诗。骑士叙事诗的第三大系统:古代系、不列颠系和拜占庭系。骑士文学对后来欧洲文
4、学的影响。 市民文学和市民戏剧。市民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市民文学的内容与特点。韵文故事与讽刺叙事诗。《列那狐传奇》。《玫瑰传奇》。笑剧《巴特兰律师》。 1.但 丁 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生平与创作。《新生》。 长诗《神曲》三个部分——《地狱》、《炼狱》、《天堂》的内容。《神曲》的爱国思想以及它对中世纪黑暗势力的批判。《神曲》思想上的两重性。《神曲》的艺术特点。 1.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4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一般性地了解概述部分的内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文学、塞万提斯作为次重点掌握,莎士比亚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全部课程学习的重点之一。
5、 第一节 概述 文艺复兴的性质以及它发生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础。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思想——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人文主义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人文主义文学是这一时期文学的主流。。 意大利文学:新文学的发源地。彼得拉克的抒情诗。薄伽丘的《十日谈》。 西班牙文学:小说和戏剧的繁荣。流浪汉小说和《小癞子》。洛卜·德·维伽和他的《羊泉村》。 法国文学:“七星诗社”和龙萨。拉伯雷和他的《巨人传》。 英国文学:诗歌与戏剧的繁荣。 第二节 塞万提斯 生平与创作。 长篇小说《堂·吉诃德》的创作过程。小说中所反映的西班牙社会。堂·吉诃德的形象。桑丘·潘沙的形象。《堂·吉诃德》的艺术特点
6、。《堂·吉诃德》在欧洲文学史上的意义。 第三节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的生平。 莎士比亚历史剧的基本思想倾向和艺术特点。莎士比亚喜剧的基本主题和艺术特点。 莎士比亚悲剧的主要内容是人文主义理想和丑恶现实之间的矛盾。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特点。 莎士比亚的传奇剧和《暴风雨》。 《哈姆莱特》的题材的来源和思想内容。哈姆莱特形象分析。忧郁与行动延宕问题。其他人物形象。《哈姆莱特》的艺术特点。第四章 十七世纪欧洲文学(2.5课时) 教学要求: 概述部分要求一般了解,其中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是本章的次重点。重点掌握莫里哀及
7、其代表作。 1.概 述 17世纪欧洲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法国文学:古典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高乃依(《熙德》)、拉辛(《费德尔》、《安德罗马克》)布阿洛。 英国文学:清教思想和清教徒革命对文学的影响。弥尔顿和他的长诗《失乐园》。 第二节 莫里哀 生平与创作。重要剧作(《太太学堂》、《唐璜》、《愤世嫉俗》、《达尔杜弗》、《吝啬鬼》、《乔治·当丹》、《司卡班的诡计》等)中的进步思想。 《达尔杜弗》的思想意义。达尔杜弗的形象。桃丽娜的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