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通与分判——浅论牟宗三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会通与分判——浅论牟宗三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ID:19800755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6

会通与分判——浅论牟宗三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_第1页
会通与分判——浅论牟宗三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_第2页
会通与分判——浅论牟宗三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_第3页
会通与分判——浅论牟宗三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_第4页
会通与分判——浅论牟宗三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会通与分判——浅论牟宗三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会通与分判——浅论牟宗三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课程名称中西哲学比较姓名陈中山学号201102020119专业中国哲学年级2011级学院公共管理日期2012年12月26日研究生课程论文评价标准指标评价内容评价等级(分值)得分ABCD选题选题是否新颖;是否有意义;是否与本门课程相关。20-1615-1110-65-0论证思路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密;结构是否严谨;研究方法是否得当;论证是否充分。20-1615-1110-65-0文献文献资料是否翔实;是否具有代表性。20-1615-1110-

2、65-0规范文字表达是否准确、流畅;体例是否规范;是否符合学术道德规范。20-1615-1110-65-0能力是否运用了本门课程的有关理论知识;是否体现了科学研究能力。20-1615-1110-65-0评阅教师签名:年月日总分: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制会通与分判——浅论牟宗三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在二十世纪新儒家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中,牟宗三的思想无疑具有典型意义。牟宗三以其卓越的学识与深刻的洞察力对中国儒释道三教哲学进行了具有原创性的论释,并会通康德哲学,进而达至整个西方哲学。牟宗三在详细疏理中西文化及哲学的基础上,进行

3、分判与会通,最终建立起以圆善为旨归的道德形上学。本文的主旨在于对牟宗三中西哲学比较进行具体的纵向研究。一、生命与自然:中西文化上的理性表现牟宗三认为中西文化各有三人传统。中国文化为儒家传统,道家传统,佛教传统。西方文化为希腊传统,罗马传统,希伯来传统。希腊传统为哲学传统,罗马传统为政治传统,希伯来传统为宗教传统。仔细比照中西传统,不难发现它们并不处于同一层而。儒释道三教似乎隐隐包含了哲学、政治与宗教,但却是含混纠缠于一起,并没有明确的哲学、政治与宗教的界限。而西方三人传统脉络分明,职责清晰。牟宗三将这些区别归结为“

4、生命”与“自然”的差异:“中国文化之开端,哲学观念之呈现,着眼点在生命,故中国文化所关心的是‘生命’,而西方文化的重点,其所关心的是‘自然’或‘外在的对象’(natureorexternalobject),这是领导线索。”“生命”即在于理性生命的道德实践,这是一种向内的主客相融的文化发展方向。“自然”则并不重在道德实践,而是将理性生命向外发,在主客对待中去认知对象的文化发展方向。牟宗三对中西文化的比较工作,是其进一步进行学理思辨的基础。牟宗三认为中西文化的不同在于生命与自然的差异,这显然继承了文化保守主义者“中国重

5、道德,西方重科学”的传统论点。只是通过对于两种理性精神的分别,将一元的道德和科学转化为道德统驭科学的一元倾向。这两种理性精神都是发自生命,一者直通,一者曲通,归根结底仍然是生命的作用使然。这样的分判使牟宗三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前迈进,人人发展了中国的心性之学。牟宗三所说的生命,不是指感性的现实的生命,而是凸显道德理性的生命存在。依孟子“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这“几希”的道德理性才是真正人之所以为人的地方。牟宗三强调的生命也是如此。人同于禽兽的部分历来为中国哲学轻视。中国的圣贤认为只要将自家修身工夫做好,这些情

6、执自然会消除。在传统社会中,科学技术易遭“心几”之讥,故科学技术的萌芽常被视为奇技浮巧而得不到重视。牟宗三认为科学技术为理性的架构表现,为生命中应有之事,从而将科学技术纳入心性之学,也就是把西方重视自然的态度纳入中国的生命学问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传统儒学只重心性知识的偏向。二、超越的分解:两层存有论的哲学言说在对中西文化内在精神的差异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牟宗三对这种差异从哲学学理上予以细致的说明。虽然所说的要旨不出文化比较时所提出的问题,但其哲学式的疏理与会通更具理论内涵,显示出独特的论说魅力。牟宗三认为文化的

7、发展方向遵循哲学的指导,文化的不同根源于哲学的不同。牟宗三借助康德哲学,认为中国儒释道三教都是心性论的哲学,亦即注重实践理性的哲学,其所成的形上学为超越的形上学。而西方传统的哲学被牟宗三划分为三人骨干,一为柏拉图传统,一为莱布尼兹——罗素传统,一为康德传统。“此三人传统可以穷尽西方哲学,西方的哲学不能离开此三个骨干。”牟宗三认为柏拉图传统被康德批判地处理,用超越的分解将其理型(Idea)部分限于实践理性超越层的智思界(nournena),而知识范围则归属于知解理性之经验层的感触界(phenoumena)。此后的英关

8、经验主义和人陆理性主义都是从感性与理论理性上立说。莱布尼兹——罗素传统在理论理性上得到很人的进展,成就了数理逻辑,这是西方传统的一人优点。至于康德之后的英关实在论与德国实在论者,牟宗三认为他们只是在康德第一批判的界限内做工作,漠视实践理性来探讨人的存有。所以,从西方传统来看,除康德对实践理性有所洞见外,其余各家多注重理论理性,所成的形上学为内在的形上学。依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