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实际生活经验与海德格尔转折后的思想-researchgate》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实际生活经验”与海德格尔“转折”后的思想朱松峰*作者简介:朱松峰(1976-),男,山东乐陵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现象学的研究。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时期的思想研究”(2008CZX018)的阶段性成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湖北武汉430073)众所周知,20世纪30年代,海德格尔的思想发生了一次“转折”,从而进入了“后期”。于是,对于海德格尔思想的研究者来说,诸多的问题也就出现了:如何理解海德格尔思想的这次“转折”?海德格尔早期和后期思想的关系是怎样的?
2、本文认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取决于我们对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恰切把握。然而,虽然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和立场提出了各种理解,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貌相,为对它的全面、彻底把握开辟了诸多有益的通道,但是这些彼此各异甚至相互反对的观点的众说纷纭,却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繁复难辨的状况。以至于托马斯·谢汉十几年前说过的话,在今天听起来依然不为过:虽然“海德格尔现在已经逝世好多年了,但他是谁,或他想说些什么,依然不是完全清楚。”ThomasSheehan,“ReadingaLife:HeideggerandHardTi
3、mes”,TheCambridgeCompaniontoHeidegger,editedbyCharlesGuignon,Cambridge[England];NewYork,NY,USA: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3,p.93.不过,另一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时期(1919-1923)的思想对于理解海德格尔后来的思想来说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提供了新的平台或地平。本文就试图透过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时期的“实际生活经验”思想来剖析后期海德格尔思想
4、的主题、特征、动机等方面,以期更恰切地把握海德格尔的后期思想及其整条思想道路。一综观海德格尔思想的整条道路,可以说它几经“转折”:1919年从逻辑范畴和思辨神学转向“实际生活经验”,在调往马堡大学之后又从“实际生活经验”转向了“缘在”,并试图进而转向“存在自身”,从而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思想转折。然而,海德格尔却一再强调,他的一生都在追寻着同一个“事情”。因此,很显然,在其思想的上述“转折”中,应该有东西把它们串连起来而成了一条道路。在本文看来,这个东西乃是这样的一个引导性的问题:如何恰当地理解和言说存在,以
5、赢得决断本真生存的时机和境域?但是,这只不过是一个笼统的断言。尚需要加以具体澄清的是,“存在”的含义是什么?我们认为,在海德格尔这里,存在是以运动、动荡(Bewegtheit)为基本规定的,而且这一理解源自其早期弗莱堡时期的“实际生活经验”思想。此后,虽然有时会被遮盖和压制,他对“存在”8的这种理解就未发生过根本性的变化。如克莱尔所言:“这样的运动,或者更好地说,动荡是海德格尔的主要关注。在《存在与时间》之前与之后,从他的实际性的解释学时期(大约从1919-1923年)到他的理论生物学时期(1929-1930年)
6、,以及此后,都是如此”DavidFarrellKrell,DaimonLife:HeideggerandLife-Philosophy,BloomingtonandIndiananpolis:IndianaUinversiytPress,1992,p.35.由于在1929-1930年夏季学期的讲座《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世界-有限性-孤寂性》中,海德格尔论及了动物和人的存在,所以克莱尔把海德格尔1929-1930年这一段时期称作“理论生物学时期”。对于他的这一命名,本文持保留态度。。所以,在本文看来,把海德格尔不同
7、时期的思想“转折”和“事情自身”串联起来的“唯一的事情”,就是对这“以运动、动荡为基本规定的存在”的“前理论”的理解和言说,它乃是一个正真正意义上的“主题”。普滕普拉克尔所说的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五条主线(即把他自己区分于传统的非本真之思的强烈要求、对存在的不断追问、人作为一个存在者的优先地位、存在过程的时间性和历史性特征、有限性【参见JohnsonJ.Puthenpurackal,Heidegger:ThroughAuthenticTotalitytoTotalAuthenticity:AUnitaryAppro
8、achtoHisThoughtinItsTwoPhases,y,Louvain:LeuvenUniversityPress,1987,第232页】)都可以归属于这一个真正的主题。他终其一生所追问的唯一的问题就是:“对于动词的存在,我们似乎一无可言”埃马纽埃尔·列维纳斯:《从存在到存在者》,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可以说,海德格尔“思想的运动”就是“运